一、评价:
好久没读心理类的书籍了,买这本书也是处于偶然,大概当时的内心充满冲突,所以就想买来一读。关于心理类型的书,突然想到了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面,研究家不让变聪明的查理读心理类型的书,可以读很多小说、文学和其他知识类型,当时有一部分在想,这不就是目前自己的状况吗?只读文学类感受着人间离合悲欢,苦与乐全在文字之间付诸泪水。后来查理开始读心理类型的书,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家的研究进程。读心理类型的书能够带来什么呢?人可以感受人间冷暖去得出道理去信奉,但是另一方面,读心理类型的书可以研究自己,去了解自我内在价值体系的冲突,达到自我的和谐,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的统一,研究自我本质上也是内化那些学到的道理。
谈及本书的整体印象,着实给了我很多思考,在作者的分析中,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变得活跃,通过这些分析来分析自己,研究自己内心的冲突;更进一步,用这些研究性结论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我喜欢观察他人,了解他人,当然也喜欢分析自己。这本书给了我很大惊喜。
二、摘抄:
①不管从何处出发、路途多艰难,最终我们都将发现精神疾病的根源在于人格障碍。
②罹患精神错乱的从来不是平静沉稳的人,而是内心冲突得四分五裂的人。
③神经症的驱动力具有强迫性,强迫性驱动力具体地说是神经症性的;它们源自孤独感、无助感、恐惧和敌意,代表着克制这些感受、处理和外部世界关系的方式;其首要目标不是满足而是安全;其强迫性特征是源于其背后的焦虑感。
④人类的命运注定是破坏与受苦。驱使人类的本能只能被控制,或者至少被“升华”。而我相信人有欲望,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体面地做人。如果一个人与人与己的关系被持续扰乱,那么他的能力和欲望就会恶化。我相信,人可以活到老、改到老。理解的越深,这一信仰便越坚定。
⑤动物的行为很大程度生取决于其本能。人能够选择,必须做决策,这对人类而言是特权,也是负担。
⑥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愿望是什么,甚至自己的感受如何。我们喜欢一个人,到底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只是觉得因为外界认为我们应当喜欢他?有人去世了,我们是真心感到悲痛,还是例行公事?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⑦我们喜欢用艳羡的目光看着那些生活一帆风顺、不受这种困扰的人。这些让我们嫉妒的人并不能真正面对冲突,也不能基于自身信仰真正地尝试解决冲突,所以只是随波逐流,或为眼前利益所左右。
⑧一个人对情感有明显的神经症需求,特别是渴望在任何方面都得到关心。
三、总体概括:
目前读了书的前两章,总体概括的观点是神经症的主要生长轨迹。
神经症患者,在孩童时期收到来自父母或者身边环境中隐藏的虚伪,出现的一系列感受,从而出现三种生长轨迹,亲近、对抗或疏远他人。
亲近他人是为了寻求外在的认同,争取外界的好感,寻求依靠。主要表现是随波逐流,在冲突中选择强大的一方,以顺从获取归属感。
对抗他人表现出来是敌意。因为接受了身边太多敌意,有意或者无意识进行对抗。主要表现出叛逆或者其他。
疏远他人,即表现得过于独立。既不寻求归属,也无心对抗,只想保持疏离。
作者写了一句话及时点醒了我。
一个人应该能对人让步、与人对抗并独处。三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果一者占据主导,那只是意味着在某一方面发展过度。
看到这里,读心理书很容易对号入座。神经症的本质是不平衡的,可以自我代入去感受,但不要对号入座把自己当成有病。
神经症是人际关系障碍的表现。
四、分析:
首先分析身边遇到的事情。最近,朋友身处疲惫中,因为对家庭的奉献和期待的正反馈落空,而形成的疲惫感,本质上还是期待被认同。被家人认同而不是否定,被外在的亲戚肯定付出而不是指手画脚。其实朋友是有亲近的倾向,可以作为冲突来看待,而非神经症。面对当下的矛盾虽然心态不稳定,但是真正做到了平衡矛盾,还是会照顾,遇到事情会表达出来。和朋友相处真的很善良很友好,属于照顾型。
再来看看我认识的一个曾经的朋友,疏远型倾向,依赖于读书来相处。对人不信任,从来不曾袒露心扉,不寻求被了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在乎人际关系,也没有刻意去维系友谊。拥有两三朋友,大多属于真诚型,大概对他人的了解与自己的不被了解是他的安全感来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有时候会有些虚伪。因为探究能力很强,所以很多时候
来谈谈我自己,我是有点在亲近人型倾向,寻求外在的认同感。和人相处的原则是坦诚,其实也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索性便不藏,喜欢隐藏自己的感受,并把之称之为自己的秘密。其实感受的隐藏本质上还是独处,从独处时获取内心的力量。如果父母认同自己,这会是我做事很顺利,并且感受到了支持;但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喜欢的事情被父母所阻挠,我又会产生叛逆的特征,这种叛逆其实也是一种赌气。当然目前的自己喜欢和父母做到疏离的状态,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不会干涉自己的决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想法。大概这三种状态我都拥有,个人认为自己做到了平衡,所以目前的自己很悦纳自己,喜欢现在的生活。
而目前我遇到的冲突,大概是计划与行动力之间的不匹配,以至于我会偶尔出现焦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