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书宣帝纪,司马懿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做首都市长,八个兄弟都是人才,可以看出本身其起点就高。从开始曹操征辟他多次他不出,直到威胁要抓他才出来做官。入曹操账下后,他才干突出,官升很快,但只是做个主簿这种处理公文的文官。为曹操献策曹操也多不接纳,但和曹丕关系很好,和陈群等被称为四友。不愿做曹操的臣子,做曹丕的朋友,其实开始就能看出他不愿屈居于曹氏父子之下的心意,我认为曹操所谓的狼顾之相,梦见的三马同槽都只是一个政治家对一个潜在对手的职业敏感。当然曹操也提醒了曹丕,这个人以后要谨慎使用。
曹丕即位后,作为四友之一的司马懿马上封侯,转升为侍中,给事中。位列三公,等同宰相了,已经是中枢重臣了。从曹丕征伐吴国,给司马懿的任务可以看出,曹丕把司马懿比作萧何,是当做留守京都的后勤人才,这里面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组织后勤之能。这时候,曹丕依旧没有给司马懿兵权,是同族兄弟曹真掌握兵权。曹丕在位很短,在位仅六年就40岁去世,托孤给陈群,司马懿,曹真,曹休几位大臣,我认为曹丕对司马懿还是有些提防心理,比较限制使用。对比时间表,曹丕继位时司马懿是41岁,司马懿比曹丕大8岁,曹丕死时他48岁,如果曹丕能和他爸爸曹操一样活到65岁的话,那后事完全不一样了,总之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是政治经验非常老道的核心重臣。
司马懿从曹叡226年即位,自己48岁开始,才真正显露出自己文武双全,能屈能伸,诡诈多谋,残忍好杀的奸雄一面,才真正开始属于他的大展宏图之路。曹叡刚即位,孙权来攻,曹叡就派出了司马懿去抵挡吴国的进攻,首战击败诸葛瑾,斩首千余级。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从此,曹操曹丕只用其为文官的历史结束,司马懿走上武将的赫赫军功之路。我个人认为,至此曹操的警告已经失效,而22岁的新皇帝担心叔父辈的大将军曹休曹真等军权太盛,想在重臣里面再扶植一个有军功的,好与叔叔军队重臣平衡,所以只留下陈群,其他三位都去与吴蜀作战。结果228年司马懿击败屡屡反复的孟达,而同年大将军曹休被吴国设计击败,羞愧而死,230年曹真入朝为大司马,同年司马懿也升大将军对抗蜀国,231年曹真去世。两个曹氏宗族的大将军短短4年内相继辞世,军权一直在曹氏宗族手里把持的局面开始瓦解,军权慢慢落入司马懿手中。
从230年到234年,司马懿主要对手是诸葛亮,我个人认为论军事指挥才能司马懿胜诸葛亮。司马懿回弟弟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但为什么司马懿整个伐蜀过程中一直显得小心翼翼,经常让步于诸葛亮?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养寇自重,敌人强大了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必要性,司马懿需要有一个同等重量级的对手来当幌子才能和皇帝那里不断的要辎重粮草,才能不断的插手军队人事指挥权的安排。所以,那些空城计之类的也就只能当戏曲听听而已,这是司马懿政治和军事工作的需要。等诸葛亮54岁一死,你就发现,司马懿不再把蜀国当回事了,再来攻打派个手下就能了事,呵呵。
235年升太尉,237年司空陈群去世,四个顾命大臣死了三个,只剩司马懿。238年司马懿59岁征辽东公孙渊,公孙渊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可以看出司马懿这时候已经名扬天下,扬威于敌国了。围困公孙渊时,公孙渊屡次求和都不准,斩杀来使,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而后他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二千多人。这之前征蜀征吴都是安抚百姓,招降纳叛,为什么这时候又这般大开杀戒?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朝中一定有消息往来,皇帝曹叡已经有病象。司马懿现在要以杀立威,恫吓天下人,用这万人性命来塑造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敢抗拒者皆死的形象,为后手准备。
果然三日之间,诏书五至召他火速回京,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执政13年仅仅36岁就去世。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61岁的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司马懿和曹爽共执朝政。(曹爽生年不可考,我估算这时候大概35-40岁之间。)要知道曹爽是曹叡病重之时刚刚任命的大将军啊,尤其乱世之中没有军功,即使是曹真之子但上来做大将军何谈服众啊。
曹芳即位之初,曹爽凡事皆与司马懿商议,不敢专行,司马懿亦以其为国家肺腑,以礼让之。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而曹爽起用的丁谧、何晏、邓飏等人都是曹丕曹叡弃用的轻浮之徒,一帮子清谈废物,都无军功,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死的路越走越快。
241年,243年司马懿击败来犯的吴国诸葛恪,功勋德望日渐盛大,然而却更加谦恭推让。244年,为了让曹爽这个大将军当得能名副其实一点,手下出主意征蜀,结果无功而返,经过苦战方才得以撤离,死伤甚多。此战之后曹爽再无征战,估计知道自己斤两了。245年至248年,司马懿韬光养晦,任由曹爽带着他一帮人胡作非为,我认为司马懿不可能没有作为,这是以退为进,因为以他的政治军事智慧和经验,已经知道曹爽等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可一世,但其实政治军事无所作为,色厉内荏,虚有其表,他只需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时间点。
249年,71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夜之间控制京城和军队,曹爽那边虽然扣着皇帝曹芳,但早失了祖上曹操那种雄才大略,根本无抵抗之心,即使手下恒范都骂上了,你爸爸是个英雄豪杰,怎么生个你这个王八犊子,曹爽也天真认为自己大不了做个富翁得了。荒唐窝囊于此,夫复何言。结果自己和手下全被灭三族,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儿家也被杀了。
这里面有个有意思的故事,据《魏氏春秋》记载: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让何晏参与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彻底查办曹爽的党羽,想要以此获免。司马懿说:“参与的共有八族。”何晏排除丁、邓等七姓。司马懿说:“还没完。”何晏穷困急迫,才说:“难道是说我吗?”司马懿说:“对。”于是收押何晏。正月初十,司马懿以谋逆罪将何晏与曹爽等一同诛灭三族。
同年,司马懿踩着曹爽他们的血登上和当年曹操一样的丞相宝座。造化弄人,当年曹氏父子怎么对待汉朝的孤儿寡母的,司马氏父子也会同样对待曹氏宗族。251年司空王凌反对司马懿,这时候的司马懿已臻化境,大兵一到,王凌自己捆了自己送上门来,服毒自杀后也被灭三族。想想公孙渊,曹爽,王凌,司马懿的隐忍狡诈,内忌外宽,残忍好杀充分暴露。
251年,73岁的司马懿去世,265年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291年八王之乱开始,司马懿的儿孙们在16年间互相残杀殆尽,316年西晋灭亡。
纵观这段历史,种种人生,曹氏三父子都是人中龙凤,尤其曹操,曹叡都是英明神武,不过曹操65岁,曹丕40岁,曹叡36岁,为什么越活越短?我认为这可能与曹丕与弟弟争位有关,曹冲曹植都比曹丕更有才华。最开始曹操喜欢曹冲,想以后让曹冲即位,就是称大象那位,谁料曹冲聪明绝顶但13岁就去世了,后面又是曹植和曹丕争位。可能这种压力对精神和身体造成了损害,曹植也是41岁去世,都早早去世。曹叡就更惨了,生母甄氏本来是袁熙妻子,袁氏父子兵败被杀后被曹丕纳为妻子,在曹叡16岁时,生母被曹丕赐死,据说死状甚惨,曹叡因此被废,17岁又被复立。这段人生经历对16岁的少年打击极大,又是少年天子,就穷奢极欲,纵情酒色,36岁就暴病而亡,简直也是作死自己的。帝位相争,手足相残,历朝历代都有,但貌似对人的伤害很大,即使夺得皇位的,好像都活不太长。唐太宗李世民屠杀了哥哥弟弟才活52岁,清世宗雍正帝争位也是57岁去世。
反观司马懿,家族和睦,兄弟互助,妻贤子孝,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都是有勇有谋,加上司马懿真能活啊,隐忍不发一直熬死了曹氏父子三代人,等到8岁的曹芳加上蠢蛋曹爽上台时,其实大局已定,胜负已决。从曹操强征辟29岁的司马懿,到71岁发动政变,司马懿把心中的不愿意憋了整整40多年,当初曹操猜忌他,他就谨言慎行连喂马这样小事都做的很好,后面即使功劳一件件的积累,但从来都是推辞封赏,其实司马懿不臣之心久矣,但对曹爽这样的白痴笨蛋都能一直退缩忍受,抓住机会才突然发难,不要说其人能力超群,文治武功都盛于一时,奇就奇在这般本事的人物居然不带一点傲气,从来小心谨慎,这隐忍的功夫也实在了得。一般来说天资愚钝的人自然浑厚不发,曾国藩就是一例,这种天生聪明,英明神武之人也这样真是亘古难得。想想我们自己,做成一点点小事情,有一点点小权,赚一点点小钱就自鸣得意,弹冠相庆,真真是汗流浃背,不能言语,实属庸人耳。
司马懿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第一要健康活得长,时间可以改变一起,可以带走你的敌人只剩下你,日本的德川家康也是如此。第二要忍得住,藏得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不要着急不要惊慌。第三手段要狠,真下手时候,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