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2007年相关部门数据显示,胡姓人口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总人口1.31%,排名第13位,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超过总人口1%的19个姓氏之一。 [2] 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表明,胡姓排15位。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
又复姓胡母氏出自战国时期齐宣王之弟胡母氏后裔,复姓简化为氏,远祖陈胡公满。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人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人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西周初期,摄政的周公旦设置了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君王贵族饮食以及祭祀大典中所用的牲畜。这个官职,在西周王室被称为簋(guǐ)史,在鲁国和齐国被称为胡史,楚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称为胡簋史
出自汉朝的胡骑校尉,是汉武帝设置的军队官职
胡姓出自古代的胡夫,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屠户、屠夫。屠户在屠宰动物时,大多冲着咽喉部位下刀,所以屠户的别号叫做胡夫。在胡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的,是为胡姓。
在历史上,鲜卑、契丹、溪、高车、满、苗、瑶、普米、彝、回、赫哲、达斡尔、傈僳、白、锡伯等古今民族中,都有胡姓的存在。
远古时代,舜当天子之前,尧将其两女嫁给舜,让其居于妫河边,从此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后改为胡姓。
胡姓:一个是发源于今河南淮阳,另一个发源于今安徽阜阳。
朝时期(960—1279年),胡姓大约有9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7%,排在大姓的第十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