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多样性优于能力
2006年6月,本书的作者之一杰夫在《连线》杂志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众包崛起”的文章,指出一种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崛起,从开源软件、维基百科等众包产品开始不断出现。业务爱好者、兼职者们开始有市场,聪明的公司门发现利用潜在的大众人才的方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做法。而众包的基础就是多样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团队在多数领域更具生产力。多样性是学校、公司以及其他机构战略发展的要素之一。包括在谷歌和脸书公司也在努力让员工构成变得多元化,多一些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不仅在企业家,在研究机构和科学领域,女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个多元化的圈子会让我们所有人都能获益。
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有效方式,是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来确定谁具备完成任务的潜质,而不是基于传统地将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的管理模式。因为,自我复制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决一些难题。因此,当今社会的每个职场都需要多样性,多文化的职员分配,这使得消除无意识偏见,努力实现种族,性别平等变得极为重要。多样性将使创新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八章:韧性优于力量
书中引用了芦苇和橡树的例子。飓风肆掠之后,钢铁般结实的橡树被连根拔起,但是柔弱、极具韧性的芦苇只是弯了一下腰。大公司就像一颗强而有力的橡树,他们看似有地域风险的能力,他们认为相比风险,安全更重要,相比拉力,推力更重要。然而一个个具有突破创新能力和韧性的小公司更容易在风暴中留存下来,甚至逆袭那些伟大的公司。我们熟悉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是一个典型的橡树型的大公司例子。
有足够韧性的公司能从失败中重新恢复回来,甚至还比之前变得更强。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一个有韧性的组织会从错误中学习并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塑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互联网所采用的迭代和敏捷的方法都是一种小范围试错的韧性做法。
通常而言,大公司倾向于储备资源,用强大的自身抵御失败,但一旦真的失败,便因成本过高,很难东山再起。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软件公司则善用极少的原始投资,从不断失败中学习经验,这恰恰允许他们在原有想法失败时拥有足够的韧性,轻松自由的变换核心,无须增加成本就能保持生存。因此,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战无不胜的防线是灾难性的幻想,而不断改变的,无法预测的防御措施才具有有效的防护力。面对攻击者,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和适应才是好的抵抗方式。
第九章:系统优于个体
在作者所在的麻省理工大学的媒体实验室里面,博伊登是一位研究人类大脑的科学家,他组建了一支包括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和一些小提琴演奏家、风险投资人、文学家等组成的40人的研究团队。研究人类大脑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人类大脑平均有1000亿个神经元,这还没有包括周边将要变成神经元的1万亿个神经胶质细胞计算在内。而让神经科学家惊异的还并不是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而是存在于细胞和细胞间的东西。我们需要从海量的关系中,找出哪些能生成“爱”,哪些能生成“恨”等等。人类大脑运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涌现的过程,我们呼吸的每一秒,大脑中数不清、相互碰撞的化学信号形成意识。单一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之间有数以百亿计的连接,也称之为突触。所以,要理解大脑的复杂程度,跟宇宙的星系一样复杂。
人类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产生了意识,这种计算能力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重拾自尊。你的大脑存储2.5千万亿字节的数据量,意味着只需要10个人的脑容量,就可以存储从1995年所产生的全部硬盘的储存量。具有和大脑一样的22亿倍每秒百万浮点运算速度的电脑有4台。每台都是占满了整个机房,所消耗的能力可供一万个家庭使用。而我们打大脑只耗费一盏电灯泡的能量。大脑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尚且有如此的差距。
要解决一个如此复杂系统的难题,我们需要跨学科的方法和“反科学”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博伊登需要组建一支多元化的团队的原因。如博伊登所说,创造“大脑的光开关”需要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外科手术、光学纤维和激光等方面的技术。
系统优于个体的原则,让我们意识到,负责任的创新不只是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所带来的整体影响,以及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所做的创新必须要考虑到其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这样的策略,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从客户体验着手在返回技术层面。这样的共同设计激发用户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了个性化定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