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仕强老师说过,其实人不是必须工作的。今天在思考这句话。
今天依旧是困扰于自己否要找工作。其实促使我找工作的,并不是觉得无聊,也不是觉得在家不充实,而是觉得不想问别人张口要钱,每次苦于花钱之时就会想着工作,其他时候倒不会太急切。但是从内心上来讲,我现在是越来越没有按时去上班的动力,也说不好是不想去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环境,还是不像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事务性的流程性的工作,还是说比较喜欢当下没有被很多事情催着走去纠结的节奏。
我本身是个相对比较快速的人,在行为上快速,但在心理上却经常纠结。有时候我就在想也许我就是那种表里不如一的人吧。现在想想行为上的快速甚至急躁,短期看是效率高的反馈,但实际上也是希望自己加深控制力,不想出现意料之外事情的潜意识吧,总的来说就是内心对于不确定,其实是有着恐慌和回避的。现在想想平和的面对整个事物的发展,才是人需要修炼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在我这个年纪,你们会觉得我有些矫情,但我也曾一度因很多事物想要急切把控而焦虑过很久。
在过往将近10年的工作中,一路成长,也一路遇到内心真实的自己,不去回避的自己。其实真实的自己认真剖析来看:
面对未知事物总是恐惧在先,犹豫不敢决定,内心其实是难以承担和接受决策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换句话:心里没底儿,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从小内心就没有一个安全的归属感形成?还是说自己始终没能打破看透事物的基本规律,当然这的确也不容易。
面对事务极力去规划安排,但很多时候又不甚在意细节,所在控制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未尽事宜,但也怕出现这些预料之外,所以潜意识总是在未完成事件上产生挂碍感,直到事情完成结束才松了一口。搞得自己很紧绷,做完一个项目,心理和身体双重疲惫,好说是投入和惊讶,不好说是没有掌控全局的魄力和心理素质。
其实人的内心观照如此,投射在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同样的心态和行为投射,比如工作,比如亲密关系等等。过去的心态起转承和,一直觉得自己不够确信自己,也不够勇敢。也有在一段低谷时间里,非常难以接纳真实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甚至觉得内心难以化解冲突而感到苦闷。
突然有一天,在自己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始终无法发现生命意义的时候,突然发觉,来到这个人世间,其实本身就是要搞顺三件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所谓的生命的意义皆是在历练体验中体悟出来的。也就是说,其实生命的意义是自己来塑造的。
那么问题了,我们到底要活出怎么样的人生呢?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说实话,我从小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说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所以后来在很多时候,我都喜欢做各种测试,职业测试,性向测试,性格测试等等,为的就是多角度的去确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但是这种测试仅能测试中你的基本情况,人生的意义怎么能靠这些测试去指引呢?更多的是心之所向吧。
那这就抽象了。然后自己就开始不断的学习了解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知识,想要看看专家学者们他们都是如何思考自己,决定自己,引领自己的。哲学其实引导我们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要归属于哪里。那我到底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只有我自己能给我自己答案。
好了,话题收一下。阿德勒思想中阐述人生中重要的三大课题:工作、交友、爱的课题。其中工作课题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启发。其实上班和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班是已经选择了一个职业岗位,在其中按照组织规则进行事务开展取得相应成果,获得相应报酬,做出部分贡献。而工作则是作为人生中重要的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贡献感的重要途径,他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团体的,可以是创业,也可以是上班,总是覆盖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项,总之是能够根据自己心中目标而去做的一系列行为,而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贡献感和成就感。
当然这两个概念很多时候是混在一起的,比如我的工作是通过上班来体现的,但是我很喜欢这样的工作成果和价值,那这个时候两者就是一样的。但如果我上班每天心情沉重,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挣钱生存,那这个时候这两者之间就会有些许差异了。但是挣钱生存在家庭贡献力可能你就会有成就感,所以这种区别的场景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我短期辛苦的上班风雨无阻,是为了长期的我的家庭目标。这也是实现的一种途径。
所以人们的心态大多时候是很复杂的,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我却因为工作失去了很多家庭团聚的机会,或者亲子关系、交友的机会等等。所以说这个话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太多家庭情感牵挂,他的核心价值呈现就是希望在工作和事业上展现的,这样的人很专注也大多都能获得世人眼中的成功或成名。但大部分的人们,还都是有很多情感需求需要实现的。
话题再收缩一下。其实当下的我,也逐渐的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人一旦慢一下,作为一个慢节奏的人去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时,的确会发觉自己之前忽略的很多感触和细节。但是在这个年龄段其实生活还背负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和需求。所以当下时代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向往的是好好生活,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能坦然的面对自己突然慢下来,反而会把自己慢下来定义为迷茫,其实也许本身人生本不应该匆忙。但是我们的心态还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压力不断的起伏变化,风过云帆,总会吹起一丝涟漪。那可谓修行就是练就内心自在,动静自如的境界吧。
现在我其实也并非想真正的赋闲在家,我也不排斥有一些非固定型的时间点去处理工作或者自己认为想做的事务。但目前苦于还没想好朝哪个方向去着力,前段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在这个30岁寻求职业转型,苦于没有思路,看招聘网站时自己还是先只能从过往丰富经验的岗位去着手,但并没有太多想要去行动起来的动力,觉得自己似乎想要开拓新领域,接纳新事务,并非时舍弃过往的10年经验,因为我知道很多事物的规律本就相通,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费。当下,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梳理思考出接下里的规划和方向。
呵!你看,我依旧是个爱规划的人。
祝今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