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坚持分享2732天

                  倾听心灵,沟通有道

——参加2025年漯河市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2025年9月20日下午,我有幸在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报告厅参加了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名家名师入漯 沙澧之畔开讲”心理健康学科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心理学教授史彩娥老师主讲的《依托心理辅导技巧 提升师生沟通能力》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一、正视现状:洞察沟通之困

史教授首先剖析了当前师生沟通、家校沟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让我深有共鸣。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沟通无效”的困境:苦口婆心的劝说换来学生的冷漠相对,与家长的真诚交流却难以达成共识,甚至因沟通不畅导致矛盾升级,引发学生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往往忽视了沟通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而非单方面的说教与指令。当教师只关注“讲道理”,而没有真正关注对方的情绪、感受和需求时,沟通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适得其反。

二、深化认识:领悟沟通之重

史教授用一组科学数据揭示了沟通的奥秘:沟通效果55%来自视觉(肢体语言、表情等),38%来自声音(语调、语速等),仅有7%取决于语言内容。这让我恍然大悟——沟通绝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安抚的语气,其影响力远胜于千言万语的说教。

我特别认同“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的班主任”这个观点。教师的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质量乃至生命状态。有效的沟通能够营造安全、信任、积极的氛围,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与成就,从而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掌握方法:学习沟通之艺

史教授系统传授了十个心理沟通技巧,其中以下几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一切有效的沟通都源于温暖、安全、彼此信任的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微笑、真诚、热情、耐心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保护孩子的隐私。关系好了,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2. 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

改变沟通的起始句,从“你为什么又犯错?”的指责,转变为“你遇到什么问题了?需要我帮忙吗?”的关切。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提问,能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引导对话走向合作。

3. 掌握摄入性会谈技术(6W+1H)

通过 What(发生了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Which(哪一个)、Who(还有谁在场)、How(感受如何) 的提问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全貌和学生的内心世界,避免主观臆断。

4. 保持共情与积极关注

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首先认同对方的感受,重复学生的话语,反映他的情绪。同时要积极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注意非语言沟通

沟通中要全身心专注,切忌边改作业边谈话或不断接打电话,这些行为都在无声地告诉学生:“你并不重要。”

四、总结反思:践行沟通之道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提升沟通能力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新——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向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心灵伙伴。我特别记住了这几个关键原则:永远不要当众批评任何一个人;学会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遵循沟通四部曲——不急于评价、接纳学生情绪、了解问题背后原因、关注学生感受和需求。

今后,我将在教育教学中刻意练习这些技巧,将学到的小口令、歌曲或诗歌调动注意力等方法应用到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努力让每一次沟通都充满温度与智慧,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感悟至深,行胜于言。 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践行有效的沟通之道,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沟通促进成长,为漯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