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张大千誉为民国画坛第一人;
他擅画山水,亦擅绘花卉,兼工书法;
他早前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他就是吴湖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湖帆的父亲吴本善是他的启蒙老师,而苏州怡园主人顾麟士发起的“怡园画集”,则是他从艺生涯的启蒙地。
翻阅每一页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山水作品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融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体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远远望去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沉醉期间。
纵观吴湖帆先生整个创作生涯及流传于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山水画大家他的花鸟画在流传的数量上,比起山水画要少很多。而正因为数量之稀缺,便被衬托的尤为珍贵,现今留存于世的作品多由博物馆宝藏。
从书中对于先生早期的学习经历及文献记载来看,吴湖帆先生幼年时便跟随陆恢读书识字,顺便学习花鸟画。而陆恢山水、花鸟皆遵循清四王吴恽一路。由此可见,吴湖帆的花鸟画最早也是从恽南田一路的文人画入手,这与他以后花鸟画的风格和渊源是一致的。
翻阅整理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吴湖帆先生的花鸟作品,多为上世纪30年代所作,主要以竹石、莲花、兰草、梅花为题材。其作品清新淡雅,充满文人气息,作品间那抹寄情山水的才情真情自然的流露出来。
在吴湖帆先生的书画生涯中,有一幅非常重要且珍贵的作品——《梨花月夜》。在这幅作品里,先生以舒展自如的元人笔意,作斜出梨枝,花白似月,一只倦鸟栖息枝头,鸟以淡墨写出,头藏羽间,翅羽慵懒松散,天趣横生。背景以一轮银辉为主体,渲染的手法浓墨调和,水色撞为一体,浓淡深浅之间妙道自然。整幅作品构图简洁空明,意境极为静穆轻灵、幽淡隽雅。
这样一幅意境深远的作品正是先生和夫人潘静淑同作的一幅画,以对合璧屏流存于世的唯一作品 ,也是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最美好的见证。了解了其中的原委我们再来读这句“杨柳昏黄晓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便觉得十分的美好。
除了作画,先生另外的一个爱好莫不过于收藏。而先生最为珍贵的藏品莫不过于《剩山图》(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
其实,溯源前身我们可以看到整幅作品《富春山居图》的流传十分的颠簸。而先生手中的这幅《剩山图》其实已经是残卷,但是先生仍旧爱护有加,不仅重新装裱成手册,更是邀请了诸多杰出学者,亲密友人和夫人在此卷上留下题签,画作,或说明。他更是为这幅经典之作的流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经典的作品,国宝级的书画流传至今的何等不易。
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上海重要的传统艺术家,鉴定家和收藏家。先生一生都在致力于进行艺术作品的传承,竭尽全力的为后世留下经典之作,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先生多年来的努力和卓越成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鉴赏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