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登黄鹤楼》一一崔颢
黄鹤楼
崔颢题诗
一些人,以通晓诗词格律、平仄、对仗自居,卖弄"学问",招遥过市,忽悠年青人。但如果看看这些人笔下的"诗词",所看到的却是平庸、俗套,毫无诗意、新意⋯⋯
林黛玉是巜红楼梦》中的人物,崔颢是唐代的诗人,这两个人物是互不搭架的。但是说到如何写诗,这俩位人物就扯到一起了。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谈论如何做诗时,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了精彩的诗句,不必拘泥于做诗的规矩格式,也可以。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虚构的人物,林黛玉的这番话,其实就是曹雪芹自己说的话。
林黛玉、曹雪芹 的这些话,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是有道理的。唐代的大诗人崔颢就是这么干的。
崔颢所写的《登黄鹤楼》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在唐诗中,崔颢的作品并不算多。但他写的巜登黄鹤楼》却赫赫有名,被诗界公推为七律诗之第一佳作。
诗仙李白对崔颢的这首七律佩服得五体投地。李白登黄鹤楼本想题诗,看到崔颢的这首七律诗后,立即甘拜下风,不敢妄动,他写了一首打油诗:
一挙捣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州
此处有景题不得
崔颢有诗在上头
崔颢的巜登黄鹤楼》一诗中,黄鹤”二字,不顾格律诗的规矩,不顾平仄、对偶等等束搏,再三重叠出现。七律诗讲究“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但崔颢却不顾这些规则: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这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登黄鹤楼》一诗中,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写诗,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崔颢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从崔颢的《登黄鹤楼》问世以来,诗坛并没有因为这首七律不符合规范而贬低、批评它。相反,诗界却一致公认崔颢的巜登黄鹤楼》为七律之王。
可见诗写得好才是硬道理,写诗的各种平仄、对仗等等规则,是为"好诗"服务的,而不是写诗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