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未完成的“胡言乱语”-续

为什么要研究一个人的行为?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独自在生活,但这也不是意味着要去研究每一个人的行为。对普通人来说,研究身边人的行为就足够了,身边人,在我看来,包括家人,朋友。研究人的行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相处的“舒适”。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人如流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绝不打扰你的安宁。多么好的相处之道啊,做到这个着实太难,但是努力做到其中一二,已经足够“暖心”了。

经常看到一些愚鲁之人,拿着自己的一把量尺在别人的世界里横冲直撞,按照自己的那套理论强势拆建,闹个鸡犬不宁。我很不喜欢这种愚鲁且强势的人。一是其所知甚少,不知道这世界除了自己那一套活法之外还有别的生活方式;二是其强势,一副别人不接受我的看法便把别人打成“逗比”的架势。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不听听别人的看法呢?说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把决定权交给对方不行吗?别人接受不接受,接受程度有多少,让对方自己决定不好吗?对此,我比较欣赏的一种态度是:分享自己的看法,含笑对待对方的反映,像一个智慧的老者或者拈花一笑的我佛,没有强势,只有随缘。

如何研究一个人的行为?

对此需要先研究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因素。这要因人而异。不管是心理学还是管理学,还是其他学科,据我看到的资料来看,涉及到研究人,大多数把人分群,分类来研究。这样处理,一来方便,二来正确率高。正确率高是因为用词不精确,大多用“大多数”、“很多人”等来说明人的行为,虽然总被“特例”证伪,但最终还是颠扑不破。

对此,可以读读相关著作,了解个大概。但对于身边人,那就要“因人而异”了,就是“一个一个来研究”。其可行性有多高?一是“身边人”不会很多,家人,朋友能有多少呢?二是因为是“身边人”,接触机会多,近水楼台先得月嘛。综上,这个套路叫:读理论,知大概;因人而异,各个击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顺其自然。道家思想。内涵说法不一,有消极说,即自然而然,不假外力;有积极说,即按照事物的规律来施加影响,不强调人的...
    司马逍遥阅读 663评论 0 0
  • 或许这一生都不可能遇见,变异,丧尸!但是,人类,各式各样的人类都在身边!电影开头,我或许理解错了,开车大叔,撞到了...
    辣椒一点点阅读 3,165评论 0 0
  • 最近在看《穷查理宝典》里,有一篇查理-芒格的关于人类误判心理学演讲,演讲当中一共说了人类误判的心理学的22个影响因...
    喝杯好茶阅读 5,247评论 2 6
  • 本人是一个上班族,工龄一年还差几天。刚刚出来混,日子不好过,工资很低的,但我们这一类人,总是用时间作为交换,去积累...
    忆瞳阅读 3,582评论 0 1
  • 买樊登读书会有一段时间了,没事时打开听一听,看到《活法》咦,稻盛和夫还有一本《干法》啊,只记得《干法》中印象最...
    123重新看见阅读 1,76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