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杂记(67)关于两个群体在城镇化后的生存思考

城镇化,意味着按时踩点上班的人们,占国民人口的比例开始攀升,而农业人口则聚减,确切点说:通过直接依靠土地上种植的粮食,来维持自己生存的人口数量急聚减少。

大家都离开土地了,不依靠土地谋生了。那么,到底又是依靠什么生存呢?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些老农,曾经发出的实实在在的提问。

A农:“那个地方的人,那么多,像蚂蚁一样,黑丫丫的一片。都要吃的,但现在大家都不种地了,吃么戈呀?”

“吃么戈呀”这是方言,是吃什么的意思?

被物欲追求冲昏了头脑的现代人,消费的大手笔:房子、车子、票子、权势、高学历等等等,反而对“一箪食、一瓢饮”这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到钱逼鸡眼的时候,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儿了,因为,没到讨口饭吃的地步,求一粮一粟,似乎隔自己十万八千里。

当然,既然隔那么远,那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又何必死脑细胞?

可事实,求一谷一粟,真的与自己完全无关吗?

那倒不一定。

这里标题提及的两个群体,主要是指老人和孩子。在城乡居民结构变化,乡村人口大规模往城镇迁徙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生存状态。

根据既有的认知,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因为来源于客观事实,如果没有条件见到当时的实时情景,这个局限性的认知,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

这里就来具体阐述:在纯粹农业耕作时,一部分地区的老人和孩子是怎么生存的?当然,都有特定的年代背景,自己有土地,可以耕作。

孩子呢,在老人还没有老到耳背眼花的时候,只要家里有老人的,大部分就由老人看着,年轻人就下地干活去了,老人做一下家务,帮着看下孩子。

如果那地区一个院子或者村庄,聚居的人口多,邻里关系和睦,某家的老人看孩子,那就不仅仅限于看自家的娃,左邻右舍的娃,全部聚在一起,那就是一个老人,看一堆孩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其父母只在吃饭的时间,叫自己娃回家吃饭。甚至,如果是性格比较随和的人家,也有些孩子,就在玩的人家里吃饭的。这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老人看孩子,实质上,就是孩子们都聚集在老人家玩,不用老人打太多招呼。有小伙伴一起玩,他们也玩得高兴,只要阻止他们不要去水边,不要玩火等有人身安全隐患的危险地方就行,别的,不用太操心。

这种模式看娃,除了在孩子两、三岁之前,要比较留意娃的动静外,其余的时间,不用管太多,同一个村庄或者同一个院子的孩子,这些学龄前儿童,他们聚集在一起,有自己的玩法,大孩子会带小孩子,乖一点的孩子,还会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不用老人操太多的心。

这种情况,老人帮着看孩子,不管是自己家的娃,还是看邻居家的娃,都是出于友善,不曾收取一分一个铜子的。

年轻人就去地头干活了,只要年成的雨水好、自己不偷、不抢,在地头手脚勤快点、不去跟别人为了虚荣心攀比,不说大富大贵,勉强维持生计,从地头刨一口粮食出来,维持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个人的性格、处世观念不同,虽然自己家里没有老人看娃,又不想给别人,或者不愿意给别人添丁点麻烦的人,他她们带幼小的孩童,也有一个比较常见,比较有地域特征的方法:

一、他她们把自家的孩子,用“芭带”背在自己的背上(芭带是一种很宽很长的布条,大约有一尺宽,长度就有好几米了,拧在一起就是布带,像一根根长长的布绳),然后用这根芭带把孩子捆在孩子母亲的背上,芭带在孩子母亲的前胸交叉后,再绕到孩子的背上捆起来,打一个结固定,这样,不用手抱孩子 ,孩子就扒在母亲的背上,跟母亲捆绑在一起了,母亲的双手,就可以解放出来,背着孩子干一部分农活。

这种父母带孩子的第二种方法,就是把孩子携带在劳动工具里面,然后用背或者肩膀挑着座在劳动工具里面的孩子,跟他们一起去地头干活。

譬如背篓、簸箕这些用竹子编织的工具,在某些地区,它们都曾经是年幼的孩子的坐骑。

用背篓或者簸箕,把孩子背到或者挑到了地里的时候,再把他她们放在铺了垫子的土地上面,娃就座在那里自个玩,其父母就在旁边的土地上劳作,乖一点的孩子,能够座在那里很久,也不怎么闹,就看着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在土地上劳作。

曾亲眼看到一位奶奶,数年间,用这种劳动工具把孩子挑到地头,看着奶奶在地头干活的方式带娃,带大了三个孙儿女。

这样,娃跟在地头,家里还是没有养闲人,都去黄土里刨食了,还是那句:只要年成雨水好、自己不偷不抢、不去跟人家盲目攀比、只要在地头手脚勤快点,只要没有得大病或者意外横祸,从地头刨一口粮食出来,维持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日子也还勉强过得下去。

后来,大家都进城了。

进城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这就不比山寨那个年代的看娃模式了。

眼下城廓版的看娃模式,正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进行时。

想必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见解,个中滋味,亲历者最有发言权。

但笔者还是忍不住,想写几句个人的一些所见、体会和感想。

(未完待续)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