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日子总是匆忙,总觉得陪伴的时光很短,短到让我们来不及细数度过的岁月。
夜里十二点多到家,一觉醒来。妈妈已经去工地忙碌,再三劝阻让自己清闲一些,已经忙碌习惯的妈妈,似乎无法停下来。又或许是天生的安全感缺失,习惯性忙碌,停下来会觉得内心焦虑。想想,人彻底闲下来也的确不是好事,适当忙碌生活也相对充实。
跟弟弟简单吃了早餐。很想好好跟他聊聊天,已经十六岁的他,越来越与我们疏远,疏远到无法正常沟通。把连叔的文章念给弟弟听,关于孩子努力了却学习不好,母亲深夜痛哭的故事。想让他明白,学习的事我们不苛求,需要依靠自驱力,弟弟天资聪慧,万不要辜负了老天给于的资本,少年伤仲永就是一个例子。
一直以来,妈妈常常因为弟弟学习的事睡不着觉,教育的焦虑,育儿的焦虑,面对叛逆期的少年,手足无措的妈妈。
回家最大的感受是,明白了中国大多数家庭为什么离不开结婚生儿育女的传统。因为人在垂垂向老的时候,身边有儿女陪伴,子孙簇拥膝下,那的确是天伦之乐。
在妈妈的眼神里看得到,子女陪伴身边的幸福感。庆幸妹妹可以陪伴妈妈身边,身在远处的我,回家不多,每次回家也是时光匆匆。想在需要陪伴的时候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给于。
亲情关系的链接是一种幸福的流转方式。所以我们都在渴望家庭,渴望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