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谈晨读(1)
早晨上班巡视完教室,王老师开始打扫自己的办公室,他拖地、擦灰,很快就完工。他来到窗户前,用手推开窗子,迎面扑来稚嫩、清脆的朗朗读书声。他站在窗前呼吸着雨中清新的空气,注视着窗外稀疏的树林,开始梳理自己对学校晨读表象的思考。他原本准备近期和校长交流一些学校管理意见,但马校长去了兰州学习,只好等到十一之后。
王老师的办公室设在教学楼的一楼,是马校长专门为他腾出来的,也是教学楼内唯一的一间办公室,从办公室的规格上来说,这已经是严重的超标。心里感念着马校长及老师们对他工作和生活的关照,王老师回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准备围绕学校的晨读写点思考。这时,他的眼前很自然的浮现出了二周前学生在校园里晨读的画面:学生分年级站在校园的各个位置,有的班级在读英语,有的班级在读语文,也有的班级好像背数学概念、公式;老师们有的在学生中间穿插管理,有的老师站在学生前面翻阅手机;有的学生眼睛盯着书读,有的学生嘴里虽读,眼睛却在四处张望,也有的乘老师不注意调皮捣乱。王老师用双手搓了搓脸,又想起他这周8点之前巡视各班的情况:学生到校最早、最全是要数五年级,进教室最早的也数该班的班主任,但全校学生的共性问题是学生不去主动阅读,至少说,班干部没有组织甚至不知道组织学生应该读什么?他就像一台发动机,每进到一个教室,便组织学生拿起语文书,指定朗读篇目,提出具体要求,领着学生大声朗读起来,等到学生读顺了、读齐了,他又走向另一间教室……应该说,他不能这样做,这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是典型的忘却“身份”。然而,多年养成的巡视习惯和出于师者的责任,他还是做了。尽管他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显得的有些小心翼翼,担心学生的班主任或课任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或误会,但他还是按“以读治乱”的思维让学校的教学楼内回荡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教室,学生的早读质量都有很的大提升空间,王老师这么想着,他把问题的核心逐步集中到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载体上来。
“ 一定要让晨读成为学生激情语文的美丽乐章”,他在文档上打出了第一行字,这是他执教语文学科以来坚持的做法。因为,他知道,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领悟、品味文本的前提与保障,更是学生学会说话和写作前提与保障。尤其是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相互协作,专门凭借朗读训练学生语文语感和提高语文知识储备的晨读,是任何一节语文课堂教学都无法取代的。学校的晨读,很有必要精雕细琢!应该让学校的师生将这黄金时段利用得更好!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王老师低头沉思了片刻,继续在电脑上打起字来……
应该先解决语文老师意识形态当中的“总开关”问题。有人说,“农村学校里的老师工作艰苦但不艰辛,城市里的老师工作艰辛但不艰苦”,这句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并不完全对,其实农村的老师工作艰苦也艰辛。就拿王老师支教学校的老师们来说,他们离家较远,虽说住公寓,但公寓没有可用的卫生间,而且二三人挤一室,虽说都吃食堂,但每顿都是家常便饭,条件自然是艰苦一些。从日常工作来说,每人都要兼任好几个课头,而且一周的课时也在16、17节课,还要应付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安排,除去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精准扶贫……属于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并不多,怎么能说农村的老师工作不艰辛呢?因此,站在这个角度上要考虑学校晨读的精雕细琢,不能不顾及老师们的心里感受,也必须因地制宜。一定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要循序渐进的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焦点问题:一是从学校的层面要引领语文教师……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了。王老师看了看表,已经十点二十五分了,再有五分钟课就是他六年级的思品课。“今天是写不完了,回头继续吧”,他一边自言自语的说,一边保存文档,然后拿起教案和教本,提前去楼道候课了……
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