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看到群友的一段话说到早上孩子起床后要奶奶,群友很生气,一气孩子“没良心”,二气奶奶“抢妈党”。看到后,我立刻产生共鸣,因为我在家有着同样的经历,我特别理解群友的感受。
于是,我就想跟她聊聊,没想怎么样,只想跟她说,我理解她的感受。当然了,为了练习我刻意使用了一些好好说话小组的技巧,但是结果有点不尽人意,因为,在我还在聊时,群友对我发出了感谢,我从这条感谢当中感觉到了群友不想继续聊下去的意思,于是,我停了下来。
回头分析一下。
首先,整个聊天过程因为在线不在线的原因,拖得很长,影响了连贯性,说话人的情绪其实是有强减弱的一个过程。
其次,同为一组学员,我们每天练习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群友说她知道我在使用技巧,这个可能是沟通未达目的的主要原因。记得曾经在pet读书会上有位老师警告过我们,对待成人慎用感受词。我用着“你感到…,是因为…”的标准倾听共情句式看似没问题,其实恰恰阻塞了沟通道,讲话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聊天不像是真正的共鸣,像刻意的练习;讲话的人会觉得对啊,那又怎样,你也不一定真懂我的内心;讲话人几十年以来的讲话习惯会觉得这样说话怪怪的……
如果换个方式。当群友说出那些不开心的时候。我用传统的方式说:“嗯嗯嗯嗯,就是的,我给你说,我也一样,我妈……(一段相似的经历)”这样讲话者从经历中可以判断得出,我们到底是否是感同身受的,继而决定是否继续聊下去。对于沟通和交流,倾诉出内心的苦不就是第一步吗?
我置换自己在群友的位置上,遇到同行的学员用练习的方式跟我讲话,我可能也不会愿意说,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亲切,科学但不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