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发明用于帮助农耕的。古人按照一年中大自然的变化,将一年平分成了二十四份,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发明二四节气的时候,参照了四季。将四季开始的那一天分别立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古人是怎么确定这四天的呢?是否可以将一年中树木开始发芽的那一天称为立春,荷花开放的那一天称为立夏,叶子开始枯黄的那一天称为立秋,开始下雪的那一天称为立冬?这自然是不可行的,因为温度的变化等因素就可以改变这些现象出现的时间。只有恒定不变的现象,才可以证明一个季节的开始。而这个恒定的现象,就是星象。古人发现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的时候,就是春天;指向南的时候,就是夏天;指向西的时候,就是秋天;指向北的时候,就是冬天。当斗柄正指东、南、西、北的时候,就是四季开始。这四天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后来,古人又将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和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立为春分和秋分。二十四节气就逐渐被补充完整了。

      每一个节气有三个物侯,大多数物侯都是在指导农人耕作,不过有一些不是。比如冬至的物侯: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这些现象似乎不能指导农民,它们更多方面是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冻结住的冰柱开始一滴一滴,向下滴水;麋鹿的角已经脱落;蚯蚓也开始钻出地面。冬天对于古人来说非常痛苦,无数人因为严冬绝望死去。而这些物侯,预示着春天的开始,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支柱。

      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已经没有了古时那样重要的帮助,但它依然启发了我们。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万物,最终设立了二十四个节气。古人不断研开究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应该努力朝向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