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讲话抓不住重点,听的人一头雾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表达没有结构,显得混乱无序,抓不住重点。
那怎么说话才能抓住重点?
这涉及到一种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在沟通表达,汇报工作,解决问题,或者说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快速梳理出一个框架或结构,把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结构化。
通过梳理、归纳、提炼,让表达,从无序到有序,从杂乱无章到逻辑清晰。
这样做,就会说话有逻辑,表达有结构。
比如传递一个信息,比如达成某种共识,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是有诉求的。
有了结构化思维,讲话就让听的人明白。
结构化思维,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
怎么训练呢?
得到老师李忠秋在《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里提出过清晰表达四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论。就是表达的时候,可以尝试结论先行。
每一次表达,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最好出现在开头。
就像我们平时写文章,那文章的标题,是对要表达的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总结,让读者一开始就知道你的重点是什么。
第二个原则,证。就是以上统下。
有论点,就要有论据。有结果,就要有原因。
所以开头抛出一个结论或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去论证这个观点。
比如,你跟上司汇报工作,你说我们部门8月份业绩做的不错,这是一个结论。接下来你就要用数据或客观事实来论证。
为什么呢?因为跟7月份相比,营业额同比增长了20%。
这个就像我们在星球学习到的观音举华《观点、原因、举例、观点升华》。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分组归类。就是每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范畴。
比如,我昨天开出书单打算买一堆书,我先归类分组,要买哪几方面的书。
比如幼儿绘本,心理学,营养类三方面的。
具体的,幼儿绘本有哪些,心理学有哪些,营养书有哪些。
那我们汇报工作、沟通表达时,不要在汇报A事件的时候,突然跳到BCD事件。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
就是每个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排列。
根据你先想好的主题,在汇报前,找到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就像一条线,把你表达的内容串起来,层层递进,有理有据。
掌握了清晰表达四原则,通过刻意练习,一定会讲得清楚,听的明白。
明天继续给大家分享重要的事情说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