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我说:“你干嘛哪么拼命,每天把自己按排的满满的,难道刷刷剧,逛逛街不香么?”
也有人跟我说:”你可以,我不行,你比较适合做这个,我做不来:。
我想说:“谁是天生的就擅长做什么事吗?没有哪些趁别人安然自得刷剧的时间,找到自己的一个个短版刻意练习的历经,谁会成为哪个别人嘴里的“你就适合”?
谁都有短版,也都知道只有突破自身的短版才能成长。只是有些人却害怕突破不成反而失去现有的安逸。所以直接放弃;而有些人义无反顾去尝试,最终走出舒服区,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想告诉你有一句话中:“当你走出舒适区的时候,生活才是真正的开始。”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将一只青蛙放入装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底部慢慢加热,在这加热过程中,青蛙的体温能随着环境的温度进行自我调节。
所以青蛙没有因为水温渐热而跳出容器,反而是因为水温的舒适在其中悠然自得,直到最后发现温度变得无法忍受,但它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被活活烫死于水中。
这就5年前我的写照,生完孩子有了护身附,我有两年沉醉在安逸的生活状态无法自拔,宁死也不肯走出舒适区。上班只要二十分钟路程,9点出门,6点就可以到家了。公司的事情也得心应手,是真的很舒服,就这样我停止了自我学习和追求职业上的发展整整2年。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在书里M斯科特派克说:对于一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等待别人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长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能让自己从内心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这句话像是一根针一样戳在我心里,我突然意识到:守着现在的安逸,难免会丢失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未来,我必须主动走出舒服圈。经过几年的折腾,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走出舒服圈,人生才真正开始。
起初,我能想到的走出舒服区的方式就是跳槽。06年过年回来就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准备面试。幸运的是面了3家拿了2个offer。我选择了现在的创业公司。原因很简单:创业公司锻炼机会多,乱世造英雄,是容易出业绩的时候。
接着,我把公司当成我的修炼场勇敢面对挫折。对于测试来说,行业时都知道所有岗位,测试最没地位,工作太被动,我当时负责做质量管理,要改变公司的习惯去跨部门推进开发、产品、运维、测试等多个部门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因为是来打怪的,就要接受一切挑战,终于在多方配合之下:1个月观察,1个月分析,3个月制定规范,6个月堵洞,1年还债,2年已经走向正规,3年应对扩张,4年形成人才梯队,从台前转幕后;
后来,发现离开工作平台毫无价值,寻找新突破。不知道什么时候己经变成了停不下来的人,当工作再次得心应手之后,我又开始寻找新的突破,我发现自己的两个致命点,逻辑能力太差,我发现一进公司就激情满满,可是离开公司的门,我就是一枚没有生活经验的小白,开车迷路,做饭忘记关火差点引起火灾,长年在外地,更是不知道如何与亲戚朋友相处。然后我决定走向社会,去学习逻辑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一下交际能力。就这样,我先走进樊登线下读书会,又来做了躬身行悦读工坊的领读人,接着又加入007不写就出局,做开班导演、做点评官......。
不断攀登之下,我竟然解锁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技能,现在还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想要终身去做的事情。
我很庆幸,在37岁的时候,我通过自己主动破壳,走出一个个舒服区,获得新的机会。
我不止一次在心里问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吧,去主动出击,去跨越,去接纳。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日后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