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划分。

指的是有一类人群,在关系中很没有安全感,不相信自己会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也从来不主动,不负责。

他们总是等着对方主动,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也不会做出表达爱意的种种行为。

对于伴侣需要的情感支持、情绪价值,他们都无法提供,他们不会安慰人,也不会安抚对方。

对方有了情感需求,他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离得远远的,也就是俗称的“冷暴力”。

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与他们的原生家庭离不开关系。他们很可能在童年时,经常受到来自父母的打压、控制,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去讨好父母,满足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他们对关系就产生了抵触,害怕亲密关系,害怕有人向他们索取情绪价值。


如果你的伴侣确定就是这样的人格状态,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放下让他们改变的想法

有许多女性都曾在关系中遇到这样的回避型伴侣,她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想尽办法让对方改变。

因为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伴侣是个冷暴力惯犯。当伴侣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自己的需求,便会产生:“他是不是不爱我?”“我是不是很讨人厌”的感觉。

有些人在痛苦之余,会产生一系列行动想要让对方改变。她们有可能会痛斥对方冷血无情,会跟对方讲一堆大道理,也可能会也通过冷暴力惩罚对方,或者找周围的朋友帮忙施压,迫使对方改变。

但遗憾的是,我们改变不了对方。

因为对方这样的状态,是从童年的家庭里逐渐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就算他自己明白,这样不好,很伤人心,但出于对关系的恐惧,他们会望而却步,不敢在关系里有任何主动的行为。

他们害怕自己一旦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就可能受制于人,或者被对方拿捏、嫌弃。

所以如果我们施压,想要对方改变,只会让对方更加坚信:亲密关系太可怕了,伴侣总是想控制我……

这会造成他的进一步退避、逃离,于是你们就成天演出一桩:“他逃,你追,他插翅难飞”的戏码。

当彻底放下了改造他们的想法,明白他绝不可能改变,我们才可以再去思考,这段关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你实在接受不了对方这样冷漠无情,离开,换一个不同性格的人,会是更好的答案。

减少对自己的攻击

当我们受到伴侣的冷漠对待时,无论对方是冷暴力,还是爱答不理,还是从不主动送礼物,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

是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是不是我不够漂亮,不够优秀,所以对方才这样对我?

切莫再这样攻击自己,当对方再次这样对待你,要明白这一切跟我们做得好不好,优不优秀没有任何关系。

而是对方如果不喜欢我们,一开始就不该与我们进入亲密关系。

如果他和我们确认了关系,却不给出任何情绪价值,这说明就是对方自身的问题,他就是这样的人。

这时,我们将自己的课题和对方的课题分开,便会轻松很多,也会快乐很多,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依然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不需要再去讨好对方,拼命地给对方做这个,做那个,企图感动对方,也不需要拼命减肥、学化妆、学穿搭,只为了多引起对方的注意,获得对方的赞美

要知道,真正爱你的人,会接纳你的小缺点,绝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忍心伤害你。

当我们停止攻击自己,当对方再次不回信息、冷落我们,我们也可以大大减轻那种痛苦的情绪了。

我们明白这不是自己有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然后我们便可以轻装上阵,为了取悦自己而行动。无论是减肥、还是化妆,都是为了让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

给自己滋养和爱

如果你依然不打算放弃这个人,但是放下了改造对方的执念,允许对方依然这样对待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不再向他索取。

因为你要的爱、关心、宠爱,完全可以自己给予自己。

当你积极地和对方分享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他却没有任何回应时,你可以不再找他,而是去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或者发到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再或者自己给自己庆祝一下,吃点好吃的,买件美美的衣服犒劳自己,让自己更加开心。

如果你有伤心、难过的事情,需要别人安慰,他给不出安慰,便不要再向他索取了。

你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陪伴,也可以找情绪稳定、人格健全的朋友倾诉。

你还可以抱一抱自己,大哭一场,或者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去旅游,去吃吃喝喝,去听一首暖心的音乐等,以此来安慰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而要安慰内在的小孩,并不只有靠伴侣这唯一一个办法。

如果你将伴侣视为你的唯一,而伴侣又给不出你想要的,那种痛苦当然会让你伤心欲绝。

只有我们自己也发展出力量,去满足自己,滋养自己,我们才能从向对方索爱,又求之不得的恶性循环中脱离。

总之,找到一个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伴侣,确实不是一件幸福和开心的事。如果换成一个情绪稳定、能够主动表达爱意的伴侣,则能带来更好的疗愈

而如果你不甘心分手,也不用绝望,通过疗愈自己,终究也能摆脱痛苦的负面情绪。

到那时,伴侣的冷落,也就不再是一件困扰自己的事情了。

《请跟你的回避好好告个别》

摘自蓝天聊回避

面对回避型恋人,即使心痛如绞,也要鼓足勇气,决绝地转身离去。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向那个始终未能给予你应有重视的人,说一声决绝的再见。

倘若你的伴侣恰好属于这一类型,无论你心中有多少不舍,分离的过程有多么煎熬,我都恳切地建议你,尽快做出决断,挣脱这段令人窒息的关系。

与回避型恋人纠缠不清,你或许会沦为被利用的工具,又或许会在某个未曾预料的瞬间,被无情地抛弃。与其在被动中等待被选择,不如主动出击,行使自己的权利,对那些带给你伤痛的人,坚决地说“不”。

或许有人还在疑惑,对方是否真的属于回避型。但当你开始产生这样的疑问时,就已经意味着,你在这段关系中承受了太多本不该承受的伤害。

他们遇到问题时的逃避、冷漠、冷暴力,以及情感上的忽视,这些行为已经无需再去深究对方的依恋模式,它们就是“不爱”的赤裸裸体现。无论他们的成长背景如何,过去经历了什么,这都不是他们肆意践踏你自尊的借口。

回避型的人,往往自视甚高,却缺乏真正的深度。他们自诩为世间最孤独的存在,内心深处却只允许自己的存在。他们渴望得到无条件的包容和热烈的爱,却又在伴侣情绪低落时,觉得对方的声音格外刺耳。回避型的人,缺乏爱的能力,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与伴侣进行深入的交流。

他们自私且懦弱,表面上情绪稳定,实则对周遭的一切都冷漠无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解决问题对他们而言太过艰难,于是他们选择逃避,而你,不幸地成为了他们逃避的对象。

在回避型的人眼中,总有一个能完全符合他们心中理想伴侣形象的人存在。因此,他们不断在寻找短期关系,因为只有热恋中的伴侣,才能满足他们那虚无缥缈的幻想。他们不愿面对两人关系中必然经历的磨合、现实和深度思考,所以,你完全不必为他们离开你后会找到更好的人而担忧。

即便他们真的找到了条件比你更优越的人,那个人也只会成为他们新的牺牲品。你们之间的问题,他们同样一个也不会少。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你,而在于他们自身。

因此,当你遇到回避型的人时,请务必尽快抽身。你不是他们免费的情绪垃圾桶,你有自己的生活,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懂得爱与被爱的人。你不该在不懂得珍惜你的人身上,浪费你那宝贵的时间。

离开他们,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前方等待你的,将会是更加美好的风景和无限的可能。勇敢地告别过去,迎接属于你的崭新未来吧。

《回避不想结束关系才有的表现》

在感情中,回避型往往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姿态,特别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关系走向终结时。以下便是他们在这种心境下的10种典型表现,每一种都透露出他们既想保持联系又害怕过于亲密的矛盾心理。

1、他们可能会主动联系你,但总是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感并非出于冷漠,而是他们内心矛盾的外化。比如,他们会偶尔发来消息关心你的近况,但在你试图深入交流时,他们却会突然变得冷淡,或者在你想要靠近时,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这种既让人感受到被重视,又让人难以捉摸的行为,正是他们内心挣扎的体现。

2、他们以一种低调而隐秘的方式存在于你的生活中,默默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

社交媒体成为了他们窥视你生活的窗口,他们会悄悄浏览你的动态,了解你的最新情况,但很少会主动点赞或评论。

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你的关注,却从不轻易表露心声,仿佛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你,他们还在,只是不愿过于接近。

3、面对问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沉默而非争吵或沟通。

这种沉默并非无言的抗议,而是他们内心防御机制的一种体现。他们害怕正面冲突会带来更多的伤害,但又不想真的失去你。因此,他们选择用沉默来包裹自己的情感,既保护自己,也试图维持这段关系的微妙平衡。

4、在他们看似冷淡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偶尔的温柔。

在你情绪低落时,他们可能会突然给你一句安慰,或者做一些贴心的事情。这些不经意的瞬间,往往让人误以为他们重新投入了这段关系,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们内心挣扎的另一种表现,他们害怕彻底失去你,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维系一丝联系。

5、当关系进入冷淡期,他们往往不会明确拒绝复合的机会。

他们会用模糊的话语来回应你的期待,比如“再看看吧”或者“现在不是时候”。这种不明确的态度既给人希望,又让人焦虑不安,仿佛是在告诉你,他们还在考虑,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

6、在群体中,他们会保持一种低调的存在感。

他们不会主动靠近你,但总是能找到一种方式让你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他们会悄悄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仿佛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你,他们还在关注着你,只是不愿过于张扬。

7、他们不会轻易切断与你的联系。

即使关系已经变得疏远,他们也会继续保留你的联系方式,甚至主动为一些小事联系你。这种联系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足以维系一段若有若无的关系,仿佛是在告诉你,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放手。

8、他们会对你的生活表现出适度的好奇心。

虽然他们很少会深入介入你的生活,但当你有了新的动向时,他们总是会问上一句“最近忙什么”或者“和谁在一起”。

这种适度的关心既不过于在意,也不完全放手,仿佛是在用一种微妙的方式告诉你,他们还在乎着你。

9、即使你已经明确表示想要结束关系,他们也可能会用沉默或敷衍的态度来回应。

他们不愿意面对关系已经改变的事实,更不想承认这是无法挽回的结果。因此,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既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也试图维持一段已经名存实亡的关系

10、在不想彻底结束关系时,他们常常会以“朋友”的身份继续与你相处。

这种身份既保留了情感链接的可能性,又避免了被贴上亲密关系的标签。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维系一段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避免了过多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与恋人之间的依恋模式。

了解依恋风格的必要性在于,我们需要明确自己与对方的依恋类型,以及这种类型在恋爱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我们还要探索对方最为舒适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

《欢乐颂》中的安迪便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人格。由于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她从未得到过父母的爱。父亲远离家乡,母亲患有精神病,她在家族精神病的未知与恐惧中艰难成长。成年后的安迪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女性。然而,在人际与情感方面,她始终与他人保持着距离与冷漠,难以信任朋友与伴侣,并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回避态度。

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冷漠、不信任、若即若离、消极、自卑、自我逃避……这些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他们。

总结起来,他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矛盾体。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在获得成功或是在爱情中被吸引并主动出击时,才会短暂地闪耀光芒。而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都在黑暗中默默挣扎

如果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你动了真情,那么你可能会听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你被爱了;坏消息是,你们可能无法在一起。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与照顾,他们的情感在成长道路上被极度忽视,有的甚至遭受父母的逼迫与控制。最初,他们也是敢于付出的人。但当他们向父母表达爱意时,却遭到严厉的呵斥或冷暴力的对待。多次尝试都无果后,他们停止了探索爱的行为,并在一夜之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筑起了一道厚厚的高墙
对他们而言,独自在高墙内生活才是最舒适、最安全的。一旦走出高墙或有人闯入,都会被视为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受到伤害。
长大后,他们将这种心理带到了成年的恋爱关系中,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再次受伤的痛苦。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爱。实际上,他们内心非常脆弱,渴望一份真挚的情感。

如果另一方是回避型恋人,无论是分手后的复合还是相处过程,都会相对棘手。想要与回避型恋人复合,首先你需要了解他的情感特点:他并不是不爱你。尽管他的许多行为看起来冷漠且疏离,但实际上他有些“爱无能”。当亲密感过度时,他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抑制自己的依恋系统,以减少你们之间的亲密感

探讨如何与回避型恋人相处:

一、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述情许多感情之所以破裂,往往是因为一方不问,另一方不说

回避型恋人天生共情能力较低,不擅长察觉恋人的感受。如果你期望他能够从你一个细微的表情或一声语气的变化中准确猜出你的心思,那么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他们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因此,你需要学会表达自己,而不是一边生闷气,一边又期望他来哄你最可能的结果是,他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所以,你需要学会沟通,懂得述情,学会明确地表达自己。

述情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能力。尤其是当对方是回避型时,你更需要修炼这项能力。述情力的两个基本准则是真实和准确。有时我们容易与爱人或伴侣争吵,就是因为分不清事实和想象。

例如,有的女性朋友会抱怨自己的伴侣:“你总是吃晚饭之后不洗碗。”但伴侣的想法可能并非如此。他会立刻想起自己上一次洗碗是什么时候。很多时候,由于自己表达的不是事实,就变成了不准确的攻击,从而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很多时候的争吵和郁闷也只是因为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女孩子因为男人的冷漠而不断猜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又想到男人是不是对自己已经没有爱意了,最后就笃定男人不爱自己了。结果翻开男人的日记一看,原来是男人喜爱的足球队输了比赛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的心理时,容易产生出一个假想敌,然后把自己困扰在一场不存在的争斗里。所以在心理活动中,一定要保持客观。就算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场景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在当下的主观情绪,却容易赋予它们各式各样的外衣。

回想一下,你上次说自己很难受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你的难受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的?虽然你表达的感觉是很难受,但这个范围还是太广了。伤心、委屈、焦虑、尴尬、担心、后悔、内疚、恐惧,都会让人难受。

如果你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你寻找到的答案也是模糊的。很多女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就让男孩子去理解她,但是没有准确地说出来。男孩子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解决不了女孩子的问题。

在和亲近的人在一起时,就尽量把描绘的词语范围缩小,这样才能说出真正的事实,然后才能得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和关系疏远的人在一起时,就尽量模糊一些,因为你再怎么缩小范围,他们也不在乎

一定要完整、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恰当的爱意,但这种爱意要像春风拂面一样温柔,不能像朔风刺骨那样寒冷,不要给对方带来压迫感。

二、换位思考,学会共情

回避型看似木讷,其实也很敏感。他们心里都明白,但就是不愿意说出来,也不愿意主动去处理问题。

回避型的形成是因为在婴儿时期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关爱与回应。所以他们虽然疏离,但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爱。

那么在相处过程中,当回避型想要逃避时,你就需要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认知共情。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像一个母亲般拥抱他内在脆弱的婴儿。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慢慢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也就是情感共情

你要知道的是,要对对方的情绪使用“共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学会将对方的情绪进行“共情化”的表达。

比如说:“我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做得不好。我当时不应该这么说,打击了你的自信心,伤害了你的自尊。我本来是希望对你好的,结果却弄巧成拙,对你造成了伤害。也许你当时也想过给我机会,让我改变。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最后变成了如今的样子。也许后悔已经晚了,但是对于成长来说,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相信以后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所有的说话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沟通永远都不是只讲自己的道理,而是在感知对方的情绪状态下,感性加理性地表达需求,做到既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

控制欲: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不让小玉和别的男生说话,不让她穿吊带裙或暴露的裙子。小玉忍受不了这样的控制,总是吵架

这个男孩子是单亲家庭,和两边的父母都不太亲近,所以格外缺爱,没有安全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依据:依恋类型的理论是基于人们是按照生物学设定的程序寻找爱。 有没有想过为什们你一有了伴侣,就会变得粘人?或者为什...
    Glooo阅读 47,697评论 14 58
  • 回避型依恋人格特征:明明想亲密,但却把你推开,孤独到天明。 前面3篇,我们大概了解人格的概述,那么在接下来的第四和...
    千寻梦回阅读 10,015评论 0 3
  • 之前在知乎里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把文章分...
    dreamer___x阅读 10,706评论 11 17
  • 一,有个女性朋友发给我一张图。 这是她在微博上看到的。 她说,半夜刷到这张图时,笑得整个人都在颤,可笑着笑着,眼泪...
    初慧谈心阅读 14,774评论 2 14
  • 前言: 在云村瞎逛看评论时,突然看到这么一条消息: 看完之后,我就愣住了,苍了个天哪,貌似我好像就是这样的。就这样...
    采蘑菇的小Timor阅读 273,492评论 2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