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生平事迹: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使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
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对华夏贡献:
领导“五四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创建共产党
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icon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掀开崭新一页。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及地方组织尚不健全,中共一大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临时领导机构。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
人物纪念:
1997年9月14日,《环球时报》披露了陈独秀的小女儿陈子美老人尚在人间(美国)并面临生存危机的消息后,中华海外联谊会对她进行了援助。同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访美期间,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派人携鲜花探望陈子美。
1999年12月,为纪念陈独秀诞辰120周年,陈独秀研究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陈独秀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