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一本书叫做《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本书在某阅读平台的在读人数约有十万人,评分高达9.3分。
主要说的是一个自卑、不幸福的青年人向哲人寻求幸福的秘方。对于一个懒惰、整天拖延、自卑的我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而写的啊!多么希望看完这本书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一洗身上的不幸的霉菌。很显然,就像文中说的“再怎么找原因,也无法拯救一个人。”我也没有被这本书拯救。
好在这本书有几个方面倒是令我感到新颖。
第一:
这本书的写作形式很有趣,作者用的是苏格拉底对话式、启发式的方法与谈话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一步一步的让来访者对自己一直坚信的、错误的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直至领悟正确的答案。
第二:
是作者透过“哲人”这个身份传递出来的观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否定过去对于我们现在的影响。过去是不存在的,而我们之所以活在过去的阴影里,那都是我们逃避现在的借口和理由。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总是说过去的经历,目的就是逃避现在的生活,你看我现在一事无成,是因为我从小经历悲惨的生活,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受过虐待,心灵受过严重的创伤等,而我说的这番话,是在为我现在的生活找到一个多么合理的理由,所以你应该同情我、可怜我、原谅我、帮助我。不幸者的角色从某些角度来看,实际是一个受益者的角色。
很明显,作者传递出的这个观点与精神心理学的佛洛伊德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佛洛伊德强调的是因果论,因为你从前怎么样,所以才造成了你现在怎么样。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情调的是你之所以怎样,是为了怎么样。
第三:
这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点,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哲学家,一千种人生观。心理学从18世纪以来,门派众多,种类繁杂。无论是佛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还是阿德勒的自卑情结,它们都只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解释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这两个心理学派以外,还有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每一种心理学家的观点都是对的吗?还是只有哪些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对的,哪些观点是错的?
我想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道理,也没有那个观点是绝对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世界的观点有很多,希望你不要让这些观念把你自己束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