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刷手机了,来看看碎片化学习的正确姿势

我们使用手机的状态一般只有三种类型:

  • 刷:就是点开朋友圈或者微博,然后一条一条的刷
  • 读:看到公众号有推送,
  • 互动:点赞,打赏,互动

然后我们反反复复就是在用手指做着三件事。
我们面对的状态就像是,明明只想喝一口水,结果被水枪喷了一脸。

1. 收集

在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里》提到了一个很好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大意就是:

  • 固定“刷手机”和“互动”的时间
  • 零存:第一时间先收集再说
  • 整理:扫读一遍,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贴标签”
  • 整取:用得时候,搜索标签

举个例子:

我把听[得到]APP的时间固定在早上起床洗漱的15分钟里面;
我把每天刷微博和刷朋友圈的时间固定在中午睡觉前半个小时;
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些是我关注的内容,我会随手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这个时候的保存,除非非常明确,不然并不会考虑放在什么目录。
直接扔到收集箱,省事儿。

2.分类

整理这个步骤选择固定的时间去做。
我喜欢摊开电脑,用大屏幕操作:
给一篇文章,一张图片分类可以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去分:
①按照知识管理的流程来分:


②按照知识体系来划分:

③按照经验库的方式来划分:

当然上面这些方式你可以自由组合,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分类方式。

3.贴标签

建立了分类,将文章做了归类之后。
其实只是给文章增加了一个维度而已,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零存整取”。
也就是我们可以要做到从不同的角度检索这篇文章都能找得到。
怎么做呢?
这时候就要用到贴标签的方式了。
比如有一天在微信群,有人发了下面这张图片,我立马随手保存到云笔记的收集箱里。
然后过了几天,对收集箱进行整理的时候。
我先进行分类,把它放到[图片收集]的目录里;
然后我开始贴了几个标签:四象限,心理学,性格分析,这几个标签也是我的这张图片的理解和认知。


4.忘记百度,你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既然信息获取这么方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方式,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有了这样的知识库,你可以随时随地的想知识库发起查询检索,而检索出来的结果,肯定要比你百度出来一堆垃圾,然后慢慢翻要高效的多。

1年前我开始时间这套方法,利用云笔记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库。
现在我每天还在继续时间这套知识收集-整理-利用的流程。
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我就是靠这个软件实现第2职业的》,希望能给你更多的参考。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线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识服务工作者。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025评论 25 709
  • 本文阅读时间:约半个小时,对抗碎片化阅读第一步:耐心阅读 一、碎片化时代的陷阱 上下班,随时拿着手机,偶尔打开知乎...
    Robin_王阅读 1,445评论 2 18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115评论 19 139
  • A major change that has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family is...
    YolandaYanyoyo阅读 539评论 0 0
  • 问题1: 一个有怨恨负面情绪的人,如何帮助其抱持和转化怨恨?尤其是对方对他伤害极深,而且还是每天必须面对的人?中国...
    心中境地阅读 1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