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处的清歌——我写高考作文

《无声处的清歌》——我写高考作文

按语:

【2025年度高考作文题:

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无声处的清歌》

当鼓书艺人喉咙哽塞,欲歌而无声;当艾青笔下鸟儿的喉咙已嘶哑,却执意歌唱;当穆旦以“带血的手”拥抱民族,宣告一个民族的奋起——我仿佛听见一种绝境中的声音,在无声之处,在嘶哑之间,在血泪之下艰难而执着地升腾而起。这声音穿透纸页:沉默并非失语,真正的歌吟有时在无声处酝酿,在重压下迸发,在伤痛的土壤里萌发。

凡俗常以为歌唱必借金声玉振,盛世方有清音绕梁。殊不知,当老舍笔下的艺人“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那被重重阻隔的歌声,恰如《礼记·乐记》所叹“乱世之音怨以怒”,是精神在苦难中的沉淀与蓄势。司马迁受刑而缄默,宫刑的屈辱将他抛入死寂的深渊,可这深渊却成了《史记》那部惊雷般历史咏叹的母体——无声的熔炉熔铸了不朽的篇章。这非是歌唱的湮灭,而是生命在无声中积蓄着对历史最悲怆的叩问。

艾青诗中嘶哑的鸟儿,则揭示出“发不出声”的悲鸣本身,已是灵魂最壮烈的呐喊。当“安以乐”的盛世之音渺远,那些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歌唱者,反而以残缺的声调洞穿历史迷雾。屈原行吟泽畔,形容枯槁,举世皆浊中他清越的歌吟如“金石之声”穿透了楚国的昏昧。杜甫在烽火流离中颠沛,喉咙早已为苍生哭哑,可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撕裂了盛唐虚幻的帷幕。嘶哑的声带因灼灼血性而震动,直抵永恒。

至穆旦那“带血的手”拥抱民族之刻,则是个体无声的创痛与民族觉醒的宏大叙事血脉相融的证明。顾炎武沉痛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呼号穿透了朝代更迭的废墟,如洪钟大吕唤醒多少沉寂的心灵。民族站起的壮丽史诗,正是由无数在黑暗时代含泪、喑哑却依然摸索着前行的灵魂共同谱写而成。那带血的拥抱,是无数无声者以生命为代价为民族之重生献上的祭礼。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嘶哑中辨绝唱。艺人的沉默、鸟儿的嘶鸣、带血的拥抱,皆是以生命为代价对精神韧性最沉重的礼赞。当无数微弱声音在深渊里汇聚成星河,人类最深沉的存在意义便在此刻被照亮:唯有在万马齐喑中仍执拗地酝酿清歌,才真正定义着文明的高度。

那些在无声处、于血泪里艰难升腾的清歌,是灵魂与时代交锋的证词。它们穿透万古长夜,只为向人类证明:纵使喉咙被锁闭,精神仍可发出惊雷;纵使在喑哑的深渊,依旧有永恒的清歌为文明引路。

丁俊贵

2025年6月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鼓书艺人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堵在胸口;艾青笔下的鸟,纵然嘶哑仍要歌唱;穆旦诗中带血的手,终将拥抱站起的民族 。三则材...
    孙策故地公孙策阅读 3,184评论 0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
    天才发明家阅读 536评论 0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
    天才发明家阅读 847评论 0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
    天才发明家阅读 1,279评论 0 2
  • 老舍笔下踌躇的鼓书艺人,艾青诗中嘶哑喉咙的鸟,穆旦笔下带血拥抱的诗人——三幅看似迥异的画面,却共同勾勒出中国知识分...
    忆祎梦阅读 548评论 1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