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闲逛,看到一张草鞋的图片,记忆一下就回到了小时候。
小时候的冬天都是雪,要么是冻着的,要么是正融化着的,但却没有冷的感觉。那个时候不关心温度,不害怕冻伤,整天就知道玩,房前屋后的雪地就是我们的乐园。
在雪地里玩就需要一双鞋,一双不怕水的鞋,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雪地靴,也没见过皮革之类的鞋子,人们穿的都是那种手工做的布棉鞋,再有就是草鞋,似乎每个人都有一双。
记忆中的草鞋不是那种芦花编的,芦花编的草鞋在集市上才有,需要钱。一般的家庭都是自己做。
做草鞋的手艺似乎每个妇人都会,反正我妈是会的。
每到深秋的时候,我妈就开始做草鞋。用农家都有的编织袋,裁剪成那时棉布棉鞋的样子,那种棉鞋是从正中间分成两片的,草鞋的样子也是两片,加上内里一共是四片。把对应的两片缝起来,中间塞满麦秸,再缝合。那个时候麦秸也是随地可取的,家家都有一大垛。缝合后的两片鞋样再缝合在一起,一个鞋的大样基本上就成型了。
这种鞋的正脚面是有一道梗的,是缝合的痕迹,当然这道梗是不能歪的,它的曲直反应的是一个主妇的针线活水平,从裁剪就开始决定这道梗的走向了,裁剪不合理或者两片不一样大小,出来的鞋样成品的那道梗都不会在正脚面,或者不直。
鞋样做好后就是上底了。底是木板底,一般三四厘米的厚度,如果没有那么厚的木板,就用薄点的,然后在下面订两个木块,让鞋底保持三四厘米的厚度,这样就不怕水也不怕泥了。至于鞋底是怎么上的,我就不得而知了,记忆中都没见过上鞋底的过程,我想应该是用钉子订上去的。
上完鞋底这双鞋就算完工了,在鞋子里面塞些麦秸,一双又暖和又不怕水不怕泥的草鞋就可以穿了,这在当时的冬天可以说是御冬神器。穿上它不但可以御寒,还可以防水防泥,在哪个没有水泥路的时代,有这样的一双鞋是很有必要的,它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出行。
要不说劳动人民是最有智慧的呢,没有钱买好看的,可以自己利用身边资源仿一个,虽然没买的好看,但可以一样御寒啊。当我们没有能力享受‘更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啊,生活并不一定要非得与人看齐,有时候能过的下去就是上天对我们的温柔,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