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名雉,又称吕太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发妻,也是汉惠帝刘盈的母亲。
历史上的吕后是一个个性鲜明、颇有争议的女人,人们对吕后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她在对付情敌和政敌时狠毒变态的一面。然而,如果我们从《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细细梳理的话,就会发现,吕后在狠毒变态的同时,还是一个颇有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的女强人。
《史记》中共有十二个本纪,而吕后是唯一的女性,在男权时代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司马迁之所以把吕后列入本纪予以记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来讲,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记述,使我们看到了吕后非凡政治才干的一面。
除藩王
刘邦称帝后,主要面临两大威胁——匈奴和异姓藩王。刘邦称帝不久,代郡的韩王信就勾结匈奴发动叛乱,为此刘邦御驾亲征,想北击匈奴、快速平定叛乱,然而却遭到了巨大挫折,在白登被匈奴包围了七天,后来通过与匈奴和谈,才灰溜溜的逃了回来。
韩王信的叛乱对刘邦的刺激很大,这件事情的发生,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逐渐消灭各地的异姓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其中吕后发挥作用做大的,就是除掉韩信和彭越两个异姓王。
高祖四年,韩信平定了齐地,为了笼络韩信,刘邦封了他为齐王。一年后,又改封为了楚王。高祖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刘邦并没有处理韩信,但把他贬为了淮阴侯。这件事情对韩信影响很大,从这时开始,“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上朝。”
后来,刘邦曾经的部将陈豨造反,自立为代王。韩信想暗中帮助陈豨,在关中为其内应。这时刘邦在外巡视,事出突然,吕后得知后,立刻与萧何商量,骗韩信进入长乐宫,将其斩于钟室。刘邦回来后得知韩信已死,他的反应是“且喜且怜”,可知他是赞成吕后的做法的。
此外,诛杀梁王彭越,也是吕后的计谋。彭越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与韩信、英布齐名,垓下之围中,刘邦主要就是靠着韩信和彭越的力量,才击败项羽。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彭越为梁王。陈豨造反时,刘邦要彭越出兵勤王,彭越却称病不出,只让部下带兵前去。彭越的做法,引起了刘邦对他的怀疑,对彭越心生芥蒂。后来有人告发彭越造反,刘邦就逮捕了彭越,将他囚于洛阳,本想把他迁往蜀地,并没有打算杀他。
但这时吕后却向刘邦建议说:‘’彭王壮士,今徙之于蜀,此自疑患,不如遂诛之。”后来也是在吕后的设计下,安排人再次告彭越造反,刘邦于是借机将彭越诛杀,并灭其宗族。
不了解汉初局势的人,可能会认为刘邦太狠,杀了这么多患难功臣。但从当时情势看,刘邦封的那些异姓王都不是省油的灯,比如,韩王信投靠了匈奴,刘邦死前的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也起兵造反。对于刘邦来说,韩信和彭越是当时的两个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刘邦驾崩,汉惠帝根本压制不住他们,接下来的恐怕又是天下大乱。
所以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韩信与彭越必须死,而在诛除两人的过程中,吕后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设计,其政治手腕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护储君
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并立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刘盈性格柔弱,性格不像刘邦,加上这时吕后已不得宠,刘邦或许又顶不住宠妾戚夫人的枕边风,因此几次想废除太子,改立宠妾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般的女人除了耍泼哭闹和搞阴谋诡计,恐怕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但吕后却没有慌乱,在诛杀彭越和韩信的过程中,她的政治才干已经得到了张良、萧何、樊哙等人的支持。在废太子一事中,吕后先是通过各种办法,使刘邦知道大部分的大臣是支持太子刘盈的,因此刘邦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外,为了保住刘盈太子的位置,她还听从张良的计策,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商山四皓"是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秦灭亡后,他们隐居于商山,不愿出仕,是当时十分有名的隐士,在朝野影响力十分大。
后来刘邦一看这么多大臣都支持太子,连"商山四皓"这样的贤者也来辅佐太子了,在群臣“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震动,奈何以天下为戏”的呼声中,终于没有废除太子。
正是吕后的政治智慧,才保住儿子的皇位,同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搞联姻
刘邦死后,刘盈登上皇位,但七年之后,就在荒淫中驾崩了。不到十年时间,吕后先后遭受丧夫与丧子之痛,这时的吕后不仅没有被击倒,还在外忧内患中表现的游刃有余,其中很有智慧的一项决策就搞政治联姻,以制约各方势力,维护政局的稳定。
吕后称制度后,在对外方面,她多方听取意见后,继续采取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暂时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对内,她大规模的搞起了刘、吕的政治联姻,先是将吕禄之女嫁给小皇帝刘弘为皇后,这一做法加强了对皇权的控制,保护了皇权的稳固。
此外,吕后又安排吕禄的另一女嫁给齐王的儿子刘章,安排吕有的女儿嫁给营陵侯刘泽,赵王刘友也“以诸吕女为后”,等等。
吕后频频安排刘、吕联姻,主要是为了收买刘姓诸王,以化他们和吕氏家族的矛盾。同时,又通过刘、吕两家之间后代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双方的利益平衡,使他们相互制约,为己所用,以维护自己和皇帝的统治地位,客观上也促进了汉初整个政局的稳定。
封诸吕
吕后临朝不久,就大规模的分封起了诸吕为王。比如追封吕台的父亲为武王,封吕台为吕王,封吕产为梁王,封吕禄为赵王(后又任命为上将军)。在很多人看来,吕后分封诸吕为王的行为,是因为她的独断和自私,主要是为了维护吕氏家族的地位。
这样说虽有一定道理,但吕后这样做,实属情非得已。当时吕后和小皇帝孤儿寡母、势力单薄,虽然暂时压制住了那些不听话的异姓诸王以及开国功臣,但刘氏各王虎视眈眈,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她怎么也不敢再大规模的冒险去相信刘姓诸王及朝内重臣了。
因此,吕后为了维护太子及皇位的利益,这时所倚靠的力量,除了相信娘家的诸吕,恐怕也没有其他可以信任的人了。
可见,吕后分封诸吕的做法,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维护皇权和她自己的地位,客观上来说,也维护了天下的稳定。当然,这也埋下了祸根,间接导致了此后吕氏家族的覆灭。
学黄老
吕后临朝后,推崇道家的黄老之学,提倡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这个政策对汉初的影响十分大。在吕后的影响下,此后文帝、景帝乃至武帝朝的前期,黄老之学都是朝廷推崇的显学,可以说从吕后开始,黄老之学是汉初此后四十余年的基本国策。
在这个基本国策的推动下,汉初的朝堂上很快形成了清静无为的政治理念,各个政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得到了极大缓和。在经济上,吕后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比如,改秦税“十收其五”为“十五税一”。允许以往逃避山林和迁徙他乡的百姓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裁减大批军官士卒,优先给以土地,进行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恢复生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对于吕后推行黄老之学治国所取得的成就,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赞扬到: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司马迁的评价,应该是对吕后临朝时国家发展与社会情况真实描述。这些情况,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吕后在治国方面的政治才干,同时也说明司马迁对吕后的政治才能是极其肯定的。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吕后并不是一个平庸的后宫之主,而是一个极有手腕的政治女强人。她不仅是刘邦称帝后相关决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还是后刘邦时代的15年里国家的实际掌权人。
在汉初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中,正是靠着吕后卓越的政治才干,国家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吕后的系列措施,为巩固汉初政权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西汉在此后的文、景、武三朝逐步强盛起到了重要铺垫作用。
因此,抛开吕后狠毒变态的一面不说,对于吕后在恢复汉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还是要肯定和认可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