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孔子《论语·泰伯》
曾子说:“虽然自己有才能但还是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虽然自己知识懂得很多但还是向懂得少的人请教;拥有了像没有一样,存在像虚无一样,即使别人冒犯了我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人做事的。”
以多问于寡,意味着这个人非常谦虚,我喜欢和客户交流,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知道的很多,但是总是给予我们分享的机会,听取我们个人的观点。刚出社会的时候我自己都没啥见识,但是总是喜欢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发现说的这些都是井底之蛙的见闻,但是他们还是愿意认真聆听我的想法和观点,并且会提出问题来和我交流,我想这就是以多问于寡吧。
我记得印象很深,有一个客户他有两家工厂,一家工厂在我们上海松江,另外一家工厂在美国,因为他们的客户遍布全世界,他几乎在工作中把世界各地的文化也都交流学习了。他喜欢住在佘山,因为他觉得从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来,松江佘山具备了他想要的所有条件,因此我们结缘认识了,我非常敬重他,他不太喜欢和人交流太多,平时都是爱听我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我把过去自己的这些经历说出来的时候他也都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实则他经历的比我要更加曲折,每次我问的时候他总是很平淡地从口中讲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工作经历。并且他还会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听取我的个人观点。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具备的素质。所以说,普通人都认为提问是不好意思的,但是其实刚好真实的天道和普通人的认知是相反的,提问往往是想要成长了。
以多问于寡是一种永不自满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成长永不懈怠的表现,所以这些客户他们年纪都很大了,依然在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为下一代人打捞了基础。昨天在来普陀山的路上和公司的同事聊天,说起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从未停歇,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是因为他的心火从来没有灭过,就像我们当今的社会,当有一天一个人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不想成长了,也不想工作了,想去吃吃喝喝玩玩了,我认为他的心火就灭了,就没有了战斗的力量了。所以我更希望的是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地工作,向更多的人边请教边学习,一生都能成长,我的一生都应该在工作中去展现成长后的价值,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刻还能够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勤奋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