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小说梳理:
活着,每个人食芸芸众生,每个人为五斗米折腰,但总有那么一瞬间或是一刹那,我们也曾是像默尔索一样的人。默尔索,一个世人眼中格格不入的局外人。面对亲情,住在养老院的妈妈去世以后,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嚎啕大哭,反而很轻松,为能躺在床上睡懒觉而感到喜悦;面对爱情,他表示到女友随时想结婚都可以,但当谈到爱不爱事,他的回答却是:“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面对事业,他拒绝去巴黎主持新业务,觉得无需做出改变,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令他厌烦;面对朋友,当混混邻居问他愿不愿意与他做朋友时,他说做不做都可以;面对审判,律师在法庭上为他辩护时,他却因卖冰小贩的喇叭声神游到回忆中,即便将被斩首,他还在对断头台的构造浮想联翩……这样看来,他似乎确实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是一个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但再一次阅读后,人性泯灭,道德败坏的人们眼中的他并不是真实的他。
书的开头,默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像往常的人一样表现的悲伤,甚至还因为葬礼结束了能回去大睡一觉而心喜,第二天,就带着自己的情人去游泳,看电影。后来因为失手杀人,他被关入监狱,律师想帮他开脱时,他却选择拒绝。而当检察官给他罗列罪名时,他却安之若素。最终陪审团判决默尔索死刑,理由并不是杀人罪,而是“他竟然在自己母亲的葬礼上不流泪。”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仿佛与芸芸众生所认知的已有规矩和原则大不相同,但他也热爱阳光,大海,一杯牛奶咖啡也觉得喜悦。默尔索才是无比真实,毫不装腔作势的人,以人性的真诚对抗荒诞的世界。就像在审判过程中出现本书中相当经典的话:“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但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读后感:
随心自如地活着,热爱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可是好像在这个世界上无处藏身,到处都有灵魂的审判。诞生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加缪说过:“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是通向生命,阳光的那一条,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境地在寒冷无比的道路上行走,因此他反抗了。很喜欢一句话:“你冷眼旁观这个世界,但却躲不过这个世界带来的恶意。”这也正是默尔索的真实写照,也是这本小说给我的感悟。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遵守这个社会上既定的规则,即便它不合理;为了不让自己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我们选择了沉默与妥协。否则,我们会被看客们自以为是的偏见,排挤,打压,直到被清除。
“我筋疲力尽,扑倒在床上。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醒来时我发现满天星光洒落在我脸上,田野上万籁作响,直传到我耳际。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水的气味,使我两鬓生凉。这夏夜奇妙的安静像潮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全身。这时,黑夜将尽,汽笛鸣叫起来了,它宣告着世人将开始新的行程,他们要去的天地从此与我永远无关痛痒…现在我面对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瞬间就像默尔索一般,活在被定义标准的世界上,可这标准又是谁定义的呢?社会上明明有很多既定的规则是不适合所有人的。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某种观点去批判或认同某事,在不了解事情真相前,也不要随波逐流,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一种枷锁。你评价事情的标准是在自己心里,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