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开始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氛了。
想到圣诞节,必须要提一提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因为狄更斯被誉为是重新定义圣诞节的人。
本来圣诞节的起源是古罗马人在12月下旬欢度的“农神节”,直到狄更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圣诞节依然不是英国人的重要节日。很多现在我们庆祝圣诞节的习惯——家庭团聚、互换礼物以及圣诞大餐等,其实都是随着1843年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的出版和流传,才逐渐成为圣诞节的固定节目。人们用“Merry Christmas”相互祝福,也是在狄更斯的故事中才首次出现,并从此流行起来。
虽然,狄更斯通过小说《圣诞颂歌》“发明”了温情而又充满爱的圣诞节,但是,他的小说塑造的却是一个非常讨厌过圣诞节的冷血商人。
这个讨厌圣诞节的主人公斯克鲁奇为什么不喜欢圣诞节呢?因为他在童年的时候没有经历过任何愉快幸福的圣诞节。
当然,斯克鲁奇从小没有体验到过美好的圣诞节,并不是真的因为那时还没有狄更斯“发明”的那种圣诞节。斯克鲁奇之所以没有童年的对圣诞节的美好记忆,是因为他们家非常穷苦,他自己则是性格孤僻,雪上加霜的还有爱情受挫。
童年的斯克鲁奇,有个不喜欢他的酒鬼父亲。当别的孩子都回家团聚时,他只能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坐在壁炉边看书。 更由于后来他的爱人离自己而去,他变得越来越冷漠吝啬和自私。
“苦难”中的斯克鲁奇开始只相信亲钱才是给人确定感和安全感的东西,因为金钱是可以量化看得见的,只有可以量化的金钱能给他满足。
那些所谓的爱,亲情,他没见过,也不可量化,所以,对他也没有吸引力,他也看不见(选择性看不见),他也就不相信了。
没有体验过的就形不成身体和思想上的记忆。对于自己没有记忆的东西,人们是很难产生真正的兴趣。所以斯克鲁奇对圣诞没有欲望,没有好感,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竟然还热衷这件事。
爱和美好的不是不存在,但是,如果以前没有经历过,就不会去追求。
有一首励志歌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见过彩虹,又怎么愿意经历风雨,以让自己看到彩虹。
我们虽然要给孩子受苦的教育,但是,也要让孩子多多地体验各种美好——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情美好的画面,孩子心里有过,身体体验过,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愿意呆在美好的生活里。
明白了这一点,也会对别人的那些爱和美好的追求能够理解了。
特别声明:我所说的美好事物及美好其它,是指那些有人的情感投入和参与,给人带来幸福愉悦感的事物,比如亲友相聚、山川美景、优秀文艺作品、清洁的环境、社会公益活动等,而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些给孩子穿名牌戴名表举办高级party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