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去的暑假里,老丁看了2部电视连续剧,《少年派》与《小欢喜》。这2部连续剧里男女主角的母亲,在孩子读高中时,就放弃了工作,生活的希望和目标,围绕着即将到来的高考进行着。这些母爱行为,牺牲自己,铸就孩子,好像被影片渲染成如何如何伟大了,真无聊!高考这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变态选拔人才之路,不仅让孩子心生恐惧,连母亲的人生价值观也被扭曲了——考了高分,你的孩子才是真诚善良有爱心的人?你的人生才会健康快乐幸福的?
普通人家孩子的母亲,就不要去乱模仿人家啦!说辞职就辞职。《少年派》里“钱三一”同学的爸爸是资本家,《小欢喜》里“乔英子”同学的爸爸是金融家。要跟他们比,就比他们的短处,比谁不会花钱,比谁为地球环保做出更多的贡献。普通人家的母亲,你们节衣缩食,操劳家务,疲于工作,到了年尾,趴在床头算账后才发现,一年忙到头,钱没攒下几个,头发白了一小撮。夫妻俩一阵吵骂一阵打闹过去,又变得恩恩爱爱起来,这种红红火火温馨的小日子,不是也挺滋润的吗!
言归正传,说说学校教育的事情。有人说,小升初是“登月”(最难),初升高是“载人航天”(更难)、高考是“发火箭”(很难)。没有一个环节是容易和简单的,每一个环节都拼家庭的财力、智力、物力、毅力、资源和社会关系。如果你相信这些,任由这些阴谋论调左右你的思想,那你真的没救了。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们家经济上不行,我们家的人智商也不行,假如你的孩子相信你说的话,那么,你们家世世代代都给你毁了。
老丁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是比拼外在的东西,是比谁更会教育孩子。也许你自己该好好想想了,在你的孩子还没出生之前,你曾经做好准备了吗,你了解过教育吗?你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沉浸在手机里,一年花成百上千个小时在娱乐。你有没有花大约100个小时,大体上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的话,那么,你觉不觉得,在孩子没出生之前,你已经输给一些人家了。
你的孩子,为什么从上小学开始就比不上人家的孩子。大部分父母,省城普通家庭的父母,可能隐约地知道,自己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两家孩子所上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一样,说到底,你的家境比不上人家。也许你不知道,在孩子三岁的时候,没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已经又输给人家了。人家孩子的妈妈,每天在讲故事给孩子听呢。这意味着什么?三岁啊!孩子头脑里沉睡的神经细胞,神经网络通道,被妈妈打开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想象能力,被妈妈唤醒了。孩子在娓娓动听的故事里,好奇地问妈妈:“故事中的情节,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分析推理的大门,又被孩子无意中踏进去了。
你还以为,有奶粉有尿片,把孩子养大,丢给学校就了事了。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你用那套是人就懂的传统老办法,监督惩罚管教,孩子就老老实实用功学习了,你的孩子就会追上人家的孩子了,可能你发现自己错了。上了小学之后,相同情况下, 每次考试还是落后于人家,什么原因?是你家孩子写的字太难看了。语文老师改卷时,少给你一二分,很正常。其他科目老师看了别扭的字,有时少给你一分,也很正常。你家的孩子,输在文字书写的视觉效果上了。不相信的人,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是不是总是夸奖字迹工整的同学?老师的表扬又造成了一种假象,字写得好的同学成绩好,字写得难看的同学不爱学习,老师的暗示作用,又把你家孩子的自信心打压下去了。
到了小升初的关键时刻了,为了上好一点的初中,竞争有多么激烈,简直可以用“残酷、惨烈、悲壮”来形容了。老丁家孩子读小学六年级的同班同学,在小升初中,报考云大附中的考试中,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仅剩下一个幸存者(摇号进入者除外)。老丁在心里哀呼着,“惨啊!”为了读一所好一点的初中,这背后,有多少孩子和父母流下伤心失望的泪水。有些父母,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领着孩子上语数英辅导班,各种兴趣特长班,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够到该去的初中,殊不知,六年的心血还是在竞争中付诸东流了。
在第一场人生的小竞赛中,如何才能取得小胜利呢!老丁总结的经验是有借鉴作用的。小孩子嘛,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你要让他们尽情地去玩,玩够了,玩累了才行。玩的不过瘾,你整天逼着他去学习,孩子们哪有心思学习啊!
——别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学校,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很少,不如我们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