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翻译
《尚书·周书·康诰》上说:“天命不会永不改变!”以善为治国之道,就得到天命;以不善为治国之道,就失去天命。
《楚书》上说:“楚国不以其他的东西为宝,只以善人为国家之宝。”
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贝,只能以仁爱亲人为宝。”
注解:
所有的成功者,都算是得了天命,但是,如果没有儒家的戒慎恐惧、保持正心诚意、警醒努力,那就很容易被顾客、被市场、被时代抛弃。
楚国之宝的故事是,在春秋时,晋楚两国最强,相互攀比夸富,楚国大夫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他:“你们楚国的白珩(héng,一种玉器)不错呀!其他还有什么国宝呀?”
王孙圉昂然对着简子道:“白珩不是什么国宝。楚国人引以为国宝的,不是金玉珠饰,而是有德之人。比如观射父,他善于辞命,出使四方,能使各诸侯敬重我国。还有左史倚相,他善于祝史,使上下鬼神无有怨痛于楚国。这便是楚国之宝了。要说白珩,只是先王的一个小玩具,算不上什么宝焉。哗嚣之美,在楚国不算宝。”这一席话把赵简子说得垂头丧气,默默无言。那王孙圉也是楚国之宝了。
舅犯是晋文公的母舅,名狐偃,字子犯。当初晋文公重耳避骊姬之难,逃亡在外,所以叫亡人。到了秦国时,他的父亲晋献公薨逝,秦穆公劝重耳兴兵回国夺位。舅犯对晋文公说:“我们流亡在外的人,不以富贵为宝,以爱亲为宝。如果亲人去世,家里都在办丧事,咱们没有哀伤思慕之心,却兴兵去争国,便是不爱亲了,虽得国,不足以为宝。”所以晋之所宝,不在于得国而在于仁亲,这也是不“外本内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