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你爱的并不是我,是我拥有而你没有的。
轻音乐陪伴我,每一个深夜,每一个清晨。我大概是在2011年从朋友那里买来一部MP4里面的音乐我听到现在。时间如水,静静地洒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然后以不舍昼夜之无情流逝。2018年第13周,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难道非得不一样的才有意义?人家十年如一日,不也活的好好的。
1. 阅读:
- 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 Tom DeMarco / Timothy Lister《人件》
- 王立铭《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 易乐《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世界名画》
哇,这周看了一本十年前看的书《培根论人生》如今再读依然掩卷长叹,低首沉思。十年前,对人生懵懵懂懂,多好的年纪。那一年,我还怀揣着梦想,虽然没有思考过人生,但是觉得人生无限可能。培根让我知道了人类社会,人生并不是无限的。一些基本的准则是要有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原则还是要有的。
当时看这本书,每一个小课题后面都有我稚嫩的评价。比如在论婚姻的下面,我当时写道:容貌不是主要的,三观要和,因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说这话的时候,我才17岁。可惜这本书找不到了。这本书被誉为现代生活的的开端。
100幅画作为消遣很好,拉斐尔出身高贵,画中自有贵族的气质。高更的名画《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将去向何方》是我们永恒的追问。记得《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他为原型的。爱美之心不可无。印象最深的是女画家阿特米西亚,真的很了不起啊,精神上佩服她。很喜欢,请注意,我说的是画 .-_-
人件是讨论如何营造创造性工作环境的偏管理的书籍,不过读起来很无感啊,并没有《人月神话》好。
基因编辑简史,不错的,有历史有情怀,特别是介绍了这两年基因编辑的技术和面临的社会伦理。惊到我的是最后关于伦理和科技的论述,挺有说服力的。学生物的和喜欢科幻的同学可以看看。
2.听到:
- 金旭亮《如何自学编程》(知乎live)
- 何帆讲《光荣与梦想》得到直播
发现金旭亮真的很厉害,成长的经历也很励志,同时这老码农也看毛泽东选集。听过他的如何自学计算机科学,这周又接着听了这个live。还是那句话,该走的路,一步也省不掉。九九八十一难,少一个,都取不来如来真经。勉之,可惜平凡人,谁来指点迷津?
最近大爱都在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那么体现在哪?国际上有没有国家的历史和当下的中国很像?有,那就是1927-1972年的美国。具体的看我在下面的几篇文章里面写的吧。瞧,这关子卖得~~~
3.电影
- 达米恩·查泽雷《爆裂鼓手》
这部电影我是在三月初一个同事推荐的,关于成长、励志的音乐电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你不逼他一把,他妈的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废物。一些二愣子宁愿成为窝囊废,这婊子养的都不愿意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4.写作
少女心是整理的五六年前写的酸不拉几的诗。
副刊:
- 莫言《透明的胡萝卜》(得到)
- 莫言《红高粱家族》(得到)
- 莫言《丰乳肥臀》(得到)
- 莫言《檀香刑》(得到)
- 莫言《生死疲劳》(得到)
本周得到APP请来了莫言的编辑,讲了五本莫言的书。我听了,感觉还是他的《蛙》给我的触动大,可能是蛙看了,而这些都没看过。以后看,也是莫言的第二部第三部。蛙在我的解构世界里面,和《活着》《平凡的世界》《大江东去》一样,是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