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26年里,她不记得母亲在他们获奖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曾经过用言语或者拥抱来表扬或者鼓励过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母亲嘴里是否冒出来过,她更是始终存疑。
在妹妹上高一的时候,她打趣的方式问妹妹:“妹,妈妈有没有和你说过我爱你,宝贝”这样的话?
令她意外的是妹妹回答是这样的:“如果妈妈这样跟我说,我一定会起鸡皮疙瘩的,同时,还会以为阿妈发颠了,不正常了。”
让她记忆得非常清楚的是在准备上六年级,五年级下册假期的时候,那一次母亲小心翼翼地帮她挑膝盖上的玻璃、沙子。
也许是这么大第一次和妈妈那么近的接触,所以记忆非常的深刻,尤其是妈妈那——温柔带着安慰的目光和那么温柔的声音。
高三毕业的时候她把这件事和妈妈说起时,妈妈愣了一下,说:“那时候看到她被小莲送回来的时候,自己被吓到了。当时我满脸都是泪水,膝盖还破了一层厚厚的皮,上面还粘着一些玻璃碎和沙子。她马上帮我处理伤口,处理的过程中,听到我倒吸气的声音,想哭又不敢哭,眼泪一直在眼眶里转。于是她就时不时抬头看着我、安慰我。”
初此之外,往后似乎没有“母女情深”的记忆了。
记得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爷爷高兴的手舞足蹈的说“我们家姐姐有出息咯。我们家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在我们村是第三个考上大学的。你可真替爷爷张脸。”等等。
那几天邻居们看到她无不是笑脸相迎和祝贺,只有妈妈和往常一样面无表情,甚至还和她说:“你看和你一起长大的思思,人家现在都已经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了。你考的大学又不是北大、清华,还要一大笔花销,读出来还不知有没有用呢?四年时间,进厂打工都可以存得一大笔钱了。”
不过,当爷爷说要不要帮她办一场酒席热闹热闹得时候,她妈妈却完全没有拒绝得意思。她不知道这场酒席到底是几点结束的,只知道隔天起来的时候,一贯早期的妈妈竟然还在熟睡。
爸爸已经上班去了。饭桌上除了早餐还有一个巴掌大小、长方形的蓝色的盒子,里面是联想牌的手机。
读小学的妹妹和读高中的弟弟兴奋的看着这部手机,却没有去叫醒妈妈,问这手机是给谁的,尽管他们心里很清楚。
是她弟弟先开口:“是不是给我的?因为我现在高中住校......”
妈妈的声音从房间传来,有点哑哑的说:“你想的倒是挺美的。”
妹妹还小,所以她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不会是给她的,有些遗憾的说:“我知道这一定不会给我的。”
没错,是给她的。
但当她隐忍着高兴,在弟弟妹妹羡慕的目光中拿起那一台手机的时候,没想到妈妈的声音冷冷的传来说:“这手机不便宜......你要小心些使用,要用到你大学毕业,用坏了就没有了。”
她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机就是妈妈给买的。这台手机很贵,也许花了妈妈将近一个月的工资。她的心意和这台手机让我很珍惜,至今就算换了很多台手机,这一台手机还保存至今。
她和母亲从没有“沟通”,但“爱意”却又彼此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