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子祎 徐馨麒)皇都侗文化村坐落于湖南省怀化市,是一个拥有良好语言氛围与淳朴侗文化风情的文化保护区。7月3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三下乡侗话研究团队对这一文化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图为三下乡侗话研究团队于文化村合影
调研团队本次采用问卷与采访结合的形式,就侗话目前形势、发展状况、保护及宣传措施对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进行了询问。团队将针对调查成果与数据进一步确认活动开展的具体事项。
“我还需要学吗?我本来就是侗族人啊。”走访过程中,大部分居民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当地居民对侗话“学习”的看法十分敏感:人们把说侗话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没有人能回答出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学会侗话的,甚至有人形容侗话的学习为“生下来就会”。
自觉的文化传承在这个村子里处处可见,当地居民均采用侗话沟通,孩子上学时说普通话,回家依旧说侗话。“有的小孩刚刚上学还不会说普通话,这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用侗话来帮助理解。”吴焕连奶奶说。
皇都侗文化村同时也是旅游景区。其文化内涵由人们自觉营造,因此商业目的性较弱。文化村将常用侗话与汉语还有侗文、国际音标相对应出版成册,和地区史志一起置于村中的文化博物馆展览并供人翻阅;当地古法织布手艺也得到了传承与保护,文化体验馆内有专门负责织布的老人。
2009年侗族大歌和江苏的昆曲,新疆的木卡姆等一起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侗族的琵琶歌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形式,是侗话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谈及侗话的音乐文化,文化村纪念品店的老板娘欧亚纯从严肃变得兴奋:“你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就是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创作的,我们经常创作一些歌曲把它录下来。有时候去朋友开的录音棚,有时候就拿手机录。”
图为《通道侗语300句》
图为采访欧亚纯店长
由于政府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以及地理位置偏僻受现代社会影响小等原因,皇都侗文化村的侗族文化传承较好,总体上侗话保护程度较高,当地居民能自觉自发传承文化。同时,文化村也存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问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老人儿童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化村与研究团队共同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