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时需要忍着不用他人硬塞给自己的概念,我脑子里擦除“股票”一词。
对于一个高考机器下的本科生来讲,初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自我的人格、独立的意识才呱呱坠地,算是重生的起始。
一件事的发展、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凡要首先经历一段茫然不知所措的原地踏步时光,久而生厌且生恐惧,对自我状态停滞的厌恶,对迈不开脚去前进而致的落后的恐惧;由着厌恶与恐惧的驱动,有了苍蝇的四处莽撞,囫囵吞枣地饕餮,四处试错,过程极为受挫,但过段时间后和此前的自己一对比,不觉间进化成另一番模样,也渐渐有了方向感;于是,在找到蜜蜂有规律的成长路径之后,便在这一狭小但精专的领域里,不断打磨、持续深挖,寻求突破。
而我的本科4年,大概有两年半算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无所事事,初到大城市的新鲜劲,好奇心爆棚,以及过往束缚的解除,高考一过突然没了动力与学习的劲头。
因此,第一年乱逛,混日子;第二年到处去打球、斗地主,发现斗地主浪费了我本科的多数时光,想想挺可怕的,现在有时也会陷进去,app下了又删、删了又下;后面的一年半,还是往高考模式的老路上走去——考研考试,以考促学是无自我意志下的次优选择,不得不承认,每2-3天一本英文小说的阅读,那段时间里英语是突飞猛进的;后来,成了幸存者偏差中的一员,顺利去读研了。
大四的最后半学期开始,才真正进入一种时间密度浓厚的学习状态,海绵一样开始吸取。研一的时间,新同学的专业背景差异极大,与他们在小院相处的时光,是镜像神经元激活发最为活跃的时期。
关于价值投资的新知——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也是在这期间接触并反复琢磨。经由舍友的介绍,开了A股的账户,记得第一只买了海油工程,亏了……现在想来,开个A股账户,其实也是一种见识,此前周围人没有,就是很难主动习得的。
看似不是正课的讲座,成了研究生阶段中最有意义的课程:国内企业走出海外,如同日本投资在华投资(心里痛恨行为上却接受)那般可资借鉴;证券化、民营化的趋势下,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并向我们活生生地展示了一个千亿级企业的KKR的成长;网络上的你,是一张自己名片,就是另一个自己……
别看买股票这事,若没见到,认识就无从谈起。最为害怕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见识的扩展,需要扎堆到比自己高数个层次的人群中去,自然而然激发出模仿的意识和习得牛人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于是,在工作的一段时间内,我主动切换了自己的信息和见识的来源,尽量看英文文献,开通了IB账户,试着去往自己陌生地方,多做尝试,买了第一只的港股建业地产、第一只的美股迅雷、第一只的日股6403.t……以此主动浸到高质量信息源的情景中。
其实投资也难,也简单,把https://investor.gov/ ,这个网站吃透,就庶几无虞了。
阅读原文,送上一篇: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Ltd -2016 ADV。http://mp.weixinbridge.com/mp/wapredirect?url=https%3A%2F%2Fadviserinfo.sec.gov%2FIAPD%2FContent%2FCommon%2Fcrd_iapd_Brochure.aspx%3FBRCHR_VRSN_ID%3D37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