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课程

《基础写作》是汉语言文学必修课,主讲教师是肖辉,课程使用的教材是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课程》。

在序言中肖老师指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代以写文章的能力为选拔官员的依据是有一定道理的。

绪论中指出——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写作”一—从形式上说,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下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狭义:用语言符号创造文学作品的思维活动过程。

广义:用语言符号创造一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的思维活动过程

(一)现代写作的诞生

1.古代写作甲骨文、文言文。

2.现代写作开始的标志“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

3.1980年12月,中国写作学会成立。

(二)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

1.古代文体

从有韵和无韵上分为“文”(包括诗赋)和“笔”(散文)。六朝以后,骈体文盛行。人们把通篇对仗的文章称为“骈文”,其他的称为“散文”,唐以后称为“古文”。

2.现代社会的文体

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

3.写作空间的拓展化

外在、客观的一世界领域的空间

内在、主观的一一心灵领域的空间

4.写作工具的现代化

“文房四宝”。

电脑等先进科技成果的运用,使现代写作的工具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5.写作思维的立体化

现代写作是一种开放的观念,以立体动态的新视野对传统写作理念的扬弃和更新,它是对现代写作现象的科学概括,是现代社会以及现代人对写作需求的应答。

6.写作语言的通俗化

现代写作是在传承基础上又有新发展,是顺应现代社会潮流,在现代社会上有着重要位置,起着重要作用。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一)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1.人才—一般理解为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专业特长、有某种技艺的人。

2.素质一一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素养。

3.写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

(四)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1.具有帮助读者提高对社会生活知识材料和现象的认识功能。

2.人们还可以透过书本了解到许多自己无法到达无法经历的事情和无法理解的局限。

3.通过书本人们还可以得到真理真相的认识。

4.文学还表现为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五)从个体上看,写作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学写作是“为了掌握一种实现人生事业的手段”之一。

(六)写作是一种自我实现。

(七)建立深厚、融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情和爱的情感。

(九)洞察现实,保持知觉与现实的和谐的关系。

(十)写作是一种心理需要。

三、现代写作的三大特性:

(一)个体的创造性

1.作为“精神”生产的写作是个体劳动,这个人的“写不可能用另外一个人的“写”来代替。这种不可替代性主要来源于思维、思想、情感的不可替代。

2.写作中的创造性,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另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体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独特。

(二)实践的操作性

1.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写作,是社会实践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实践的特性。这种特性总是与具体的操作联系在一起的。

2.写作是一种心理操作和行为操作相互交融向前推进的活动。

(三)动态的综合性

1.写作是作者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体现。

2.从写作过程来说,感知、运思、行文是动态综合,复杂多变的。

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