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血糖波动大怎么办?老糖友控糖不宜“三过”

糖友们都很关心血糖的稳定性,而日常生活中,一些情况会引起血糖异常变化。今天就教糖友们如何应对血糖波动大,以及老年糖友控制血糖的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哦。

一、糖友如何应对血糖波动大?

每天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检查,明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为什么还是出现了并发症?您可能是只顾着测血糖,却没计算血糖波动!

为什么要计算血糖波动

糖友们都知道,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于是很多糖友都会定期去医院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值。但事实上,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最近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却并不能反应短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所以,很可能糖友测出来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但事实上日常的血糖波动却比较大。

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和血糖波动也有密切的关系。血糖波动大可以导致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炎症反应加重,进而导致血管损伤,引起一系列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如何评估血糖波动

糖友日常在家测量血糖时,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三步来评估自己的血糖波动:

01 自我监测早餐前(空腹血糖)、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的七点血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再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记录血糖值;

02 计算每一餐的餐前餐后血糖值之差,并计算这三餐的血糖差值的平均值;餐前餐后的血糖波动平均值应该控制在2.2mmol/L以内;

03 计算日间血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日间血糖波动值应该控制在4.4mmol/L以内。

小罗提示:对于儿童、青少年期的1型糖尿病糖友,以及病史较长的老年人,尤其是有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友,血糖波动控制标准应该适度放低。

如何应对血糖波动

坚持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当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是还有很多特殊因素也会引起糖友的血糖波动,糖友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监测血糖变化:

运动不规律

如果糖友因为出差、旅游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打破了平时的运动规律,应该及时评估血糖波动,调整药物和饮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应激因素

小到感冒、失眠和情绪波动,大到严重的急性疾病等,都会对血糖波动有影响。糖友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血糖的监测和管理,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时期

女性的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都需要加大血糖监测力度,及时调整药物保证血糖平稳;


药物因素

由于药物的降糖机理不同,对于血糖控制的重点也不一样,有些主要降低空腹血糖,有些主要降低餐后血糖,不同的药物对血糖波动也会有影响。如果糖友用药不规律,血糖波动也可能会变大,所以糖友们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科学用药。

虽然降低血糖波动对于预防并发症十分重要,但是糖友们也不用慌张。只要加强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应对,一定可以做到血糖平稳达标!

二、老年糖友控糖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糖友来说,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腿脚也不太灵活,往往还同时身患多种老年病,老年糖友控糖时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是要注意不宜“三过”!

饮食控制不宜过严

许多老年糖友对糖尿病都有一定的误解,认为糖尿病的饮食禁忌特别多,于是很多老年糖友常常因过于重视饮食控制而忽视合理的营养摄入。事实上,如果老年糖友节食过度、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容易导致低血糖、营养不良,还容易发生肌少症,严重者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老年糖友们在饮食控制上不必太严格,尤其是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最好以动物蛋白(如鱼肉)或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如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老年糖友们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按照体重每公斤1.0~1.3克/天进行换算,例如,体重70公斤,则每天应该摄入70~91克蛋白质。

运动锻炼不宜过猛

规律的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好帮手,但老年糖友通常合并各种心肺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过于剧烈、时间过长的运动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或跌倒骨折。

老年糖友在运动时应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健身舞、骑车、游泳、乒乓球等。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糖友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20次以内,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则表明强度合适。运动时间掌握在每周五天、每次半小时左右,以运动后比较轻松、不感觉特别疲劳为标准。

控糖目标不宜过低

不仅控糖方案应该因人而异,控糖目标也更提倡个体化。通常来讲,2型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但是老年糖友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而一旦发生低血糖,极易诱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威胁生命。因此,老年糖友应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放宽血糖目标:

身体状况良好,预期寿命20年以上,无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宜<7%;

身体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合并轻度并发症,存在一定低血糖风险:糖化血红蛋白<7.5%;

身体状况一般,预计寿命在5年以上,合并中等程度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糖化血红蛋白<8%;

身体状况不佳,预计寿命在5年以下,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糖化血红蛋白<8.5%即可。

控糖的最终目的在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所以老年糖友们在控制血糖时,切勿为了追求达标而盲目控糖,反而加速并发症的到来。适当缓和血糖控制的目标,也是为了更好的治疗糖尿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