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心得5
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这辈子是不行了,咱家就指望你了!”
你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教首席专家孙云晓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这句话的危害,同时指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对此我深以为然。
时代在变,我们家长要与时俱进。有句话说: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换而言之,用过时的观念教育今天的孩子,一定收不到想要的结果。
不少家长说,我小的时候,爸妈哪有时间管我,我不也茁壮成长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孩子们所面临的诱惑是大人小时候所面临诱惑的几十倍还要多!以前交通闭塞,通讯落后,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而今天的孩子,有电脑有手机,他们知道的比父母还多,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更多元。家长如果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的话,孩子变坏的可能性很大。当我们认为上大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时,我市有一个中学生做网络主播,拥有40多万粉丝,每月得到的打赏,比父母一年的收入还多;我去年教过一个学生,边上学边做微商,一个月收入5000元,比我的工资还高;听说还有一个学生是游戏高手,靠卖装备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开支。
问题就出在这里:在很多方面,孩子明明已经赶超父母了,我们还沉浸在往日的自满中不思进取,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无知,回避自己的落伍,还把自己的失落惆怅不加包装地宣泄出来:翅膀硬了不是!必须听我的!殊不知这些话只会引起孩子的鄙夷,只会使亲子关系恶化。
中国人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 许多人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好像打了胜仗一样,便放弃了自我探索,不再努力奋斗。停滞不前,死气沉沉,变得邋遢麻木,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越来越脱节。“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是这种人生状态的写照。这样的父母是要遭孩子嫌弃的。我们希望孩子像小时候那样仰望我们尊敬我们,我们该怎么做?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大部分中国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更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修补地图中的漏洞和不足。
这要求我们:要放低姿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孩子。
其实,在很多方面,我们并不比孩子强,比如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等。主动向孩子学习,主动向孩子认错,不要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对他的尊重,才能和孩子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我常觉得:孩子是我们人生的小管家。
有一段时间,对门老是把鼓囊囊的垃圾袋放在我们的公共空间里。我私底下毫不客气地把那兜黑乎乎脏兮兮的东西“礼貌”地放回到了她家的正门口。一转眼,它们长了腿一般又跑到我家门口附近了。我们好像在暗中较量着什么。但这种恶性循环在被女儿碰到后,情况发生了改观。那天和女儿一起回家,我又发现了不速之客。我一边嘟囔对门素质低,一边用脚小心翼翼地把那袋垃圾往对门那边踢挪。
“妈妈!你不可以这样做!”身后传来女儿的厉声呵斥。“可是……从三楼经过的人会认为是我家丢的!可能会误认为是我们不讲公德!”我低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可解释就是掩饰,我显得底气不足。
“妈妈,你教育我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我们不能和邻居的关系搞僵。”女儿高声背诵我以前教她的那封著名的书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惭愧极了:我的榜样示范作用呢?我的言传身教呢?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而狭隘、遇事斤斤计较?我为什么要咄咄逼人呢?我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未来!我希望她做一个宽容、快乐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快乐宽容的妈妈?想到此,我的坏情绪荡然无存。我温和地说:“咱俩把它送楼下垃圾场吧?”女儿高兴地给我点赞。我心中的美好重新被召唤打造了回来。一段时间后,邻居知道我们帮他扔垃圾,很不好意思,登门道谢又道歉,送老家的土特产给我们。我们和对门建立起了很友好的睦邻关系,全是女儿的功劳。
宽容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女儿教会了我怎样去践行宽容。
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要努力活成孩子的榜样。
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了秘密:他的鱼槽里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很不安分,被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后也会因此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结婚后的中国人有很大一部分都开启了沙丁鱼模式,孩子就是那只不安分的鲶鱼,促使家长行动起来,不得不更新观念,摆脱安逸和舒适区。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得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现实中,我们家长常犯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不好,所以我要求你必须好。好多家长说:“孩子,正因为我们当年没有好好学习,所以现在赚钱很艰难,你可千万要出人头地呀!”还有的家长说:“爸妈这辈子没什么奔头就这样了,咱家就指望你啦,考个好大学,将来让我们风光风光!”孩子心里纳闷:凭什么?!
有个中国式的笑话这样讲:一个被家长逼迫学习的孩子总结说“世界上有三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自己飞不起来,在窝里下个蛋,逼着让下一代使劲飞。”
从中,我们感受到子代的痛苦和无奈,更能感受到子辈对父辈的鄙视。想让孩子飞,劝说逼迫一万次,不如给她做个样子。虽然我们错过了年轻时代,但做个踏实勤奋、乐观向上的中年人对孩子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本是一个非常悲观消极的人。有了女儿后,她带给了我许多莫名的感动,让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丰富。为了配得上女儿的火热,我不断的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因为我想做一个好妈妈,想给她做榜样,所以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在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和斗争中,那个狭隘固执的我渐渐缴械投降,我慢慢的被她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我,工作之余,学会了游泳,养成了阅读、写作、朗读、唱歌的好习惯。我每天都像卯足劲的马达,一副正能量满满的样子,女儿很欣赏。在我的熏陶下,女儿很喜欢看书,喜欢古诗词,喜欢运动,喜欢唱歌,爱好广,人缘好,同学们觉得她“有趣”,爱和她 交朋友。其实小时候,我是很担心她的。因为肤色偏暗,刚上幼儿园时,她被同学们取笑。我一度担心她会因此自卑苦恼。但现在,我对她很放心。
孙云晓教授说:“如果孩子将来带着伤口和隐患走向远方,父母能不担心吗?”学无止境。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练就抵御风霜雪雨的能力!
作者 付卫平,偃师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阅读,爱思考,情感细腻,乐观开朗,坚持提升和完善自我,坚持赏识和励志教育,坚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坚持以微薄之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