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第一部分
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人象对峙
一、关于作者
乔纳森·海特,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伟大的思想家。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在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6年。2012年8月起任职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2001年荣获谭普尔顿积极心理学讲。2012年被外交政策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2013年被展望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他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点击量超过300万
作者在《象与骑象人》中,以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提出人类如何寻找到幸福与生命的意义。
第一章 分裂的自我,使你产生心理冲突。
关于心理的比喻,佛陀将人的心理比喻为“野生大象”。柏拉图把自我“心灵”比喻成一辆马车。马夫必须驾驭两匹马,一面是情绪好的,一面是情绪有害的。
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有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本我,超我。
在当代社会,社会心理学家创造出信息加工理论理,经济学家创造出理性选择模式。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就像一个信息处理器,人的行为则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可以用来解释所有从偏见到友谊等种种人类生活形态。
理性选择模式:认为人们有目的的行为与其可能达到的结果之间是有理性联系的,能从各项利益中选择能为自身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的一项。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
所有社会科学一致主张: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会利用手边所有掌握到的信息及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
但这样的理论并不足以解释人类意志的软弱。
为什么人类会控制不住自己,总会做出明知对自己不利的事?比如美食,游戏的诱惑,还有做事拖延等等,理智上知道该做什么,但实际行动却难以理解。
这时候我们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手握着缰绳,只要动动缰绳就可以指挥大象转弯,停止或向前走。不过只有在大象没有它自己欲望的时候,才能指挥得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人根本斗不过它。
所以,用“骑象人和大象”来比喻我们的自身那种“分裂”的状态,是比较恰当的。
自我分裂的状态包括四种形式:
1心灵和身体。
例如我们身体的器官和腺体,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掌控的,呼吸,心跳等很多功能完全自主,不受意志控制。
2左脑和右脑。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部分,中间被“胼胝体”连接,且信息是左右交叉传递,即左半球接受右手右脚右耳信息,右半球则接收人体左侧信息。切断“胼胝体”这个神经纤维,癫痫病人发作会大大降低,但会出现“虚构症”和“异手综合征”,如左手接电话却不放在耳边听。
3理性和感性。
研究发现,从最初脊椎动物大脑的“三大团神经元”:后脑(与脊柱相联结)、中脑及前脑,不断进化发展扩大,到了早期哺乳动物出现“边缘系统”:下丘脑(基本冲动)、海马(记忆)以及杏仁核(情绪学习及反应),再到高级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额叶皮层出现,这是理性之所在,情绪在边缘系统中,但实际上,额叶皮层让人类的感情与情绪的发展变得更丰富了。
实验显示,额叶皮质某些部位受损,病人会丧失大部分情绪功能。那是不是没有了情绪干扰,人会变得更理智,去走完全的理性之道呢?实际刚好相反,没有情绪,没有喜恶,没了感觉,也就没了选择的理由,也就更没法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所以,人类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因为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舒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也就是,骑象人(理性)与大象(情感)携手合作,人才表现出聪慧的行为。
4控制化和自动化。
有实验发现,让受试者接触到“年老”有关的词,走路会变慢,这样的效应不是我们有意识地阅读这些词产生的,而是这些词出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种效应就会发生。即使这些词汇以百分之一秒的速度闪现在屏幕上,速度快到意识是捕捉不到的,但心理的某个部分真的会看到并设定出后续动作。
人类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的,根本无须我们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控制它。大部分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均属于完全无意识状态,尽管某些部分显示出有自觉。
和自动化过程相对应的是控制化处理过程,这种思考相当费神,而且有局限性。也就是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但自动化处理却能多轨同时进行,即立即处理许多个任务。自动化系统会让人快速,可靠的行动反映。大脑中会让我们感到欢愉及痛苦的部分,以及大脑中会启动与生存有关的机制都包含在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系统可被称为启动多巴胺的按钮。
控制化系统的功能则比较像一名顾问。它就像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可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选择。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大象和骑象人各自拥有聪明才智,只要配合好便可造就出杰出的人类。
阻碍幸福的三个障碍。
1.无能的意志力
实验案例:棉花糖实验为例
实验中表现优异的孩子懂得摆脱诱惑的控制,或想出其他好玩的活动,这种思考技巧是情商。
一个情商高的人其内心的旗下人必然技巧高超,懂得在不跟大象的意志直接起冲突的情况下。能富有技巧的分散大象的注意力把大象安抚的服服帖帖。单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统是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的。
2.心理干扰
实验案例:叫被试者“不要想那只白熊”。
当控制化处理过程企图影响大脑思考时,其实他已立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当我们追求目标时,心理有一部分便会自动监控进度,以便进行必要的修正和知道目标是否达成。
当目标是行动目标时(如准时到达机场),大脑的反馈系统就会运转良好。然而当目标是心理目标时(不要想白熊),大脑的反馈系统就出现状况了。自动化处理过程,会一直进行自我检查。这样使得自动化和控制化两个处理过程就会花更大力气来跟对方对抗
所以我们越想摆脱某个令人不快的念头,这念头就越会阴魂不散的缠绕着我们不放。
3.冠冕堂皇的理由
案例:亲兄妹发生性关系
对这个事情你能接受吗?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有许多,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案例要说明的就是道德判断跟审美判断一样,看到一幅画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对于这个案例,每个人道德观念马上就有一个判断。人对某事意见相左时,其实是感觉在先,后来再来编理由反驳对方。就算你能驳倒对方,难道对方就会改变心意吗?因为你驳倒的,并非对方真正的立场,他的立场是在他有了判断之后才临时编出来的。
很多时候:其实是大象在控制缰绳,导引骑象人,是大象在决定何者对或者错。
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我们既是骑象人也是大象,两者各有优点及特长。
第二章 是什么令你不幸福
整个宇宙就是无止境的改变,你认为生命本身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罗马皇帝 马可奥勒留
心理学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哲学家告诉我们:除非你觉得悲惨,否则没有什么是悲惨的。同理,除非你知足常乐,否则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快乐。
顿悟可以改变人生,但大部分最后都是镜花水月,只有几天或几星期的热度,仅仅是下定改变的决心,骑象人仍无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标大步向前。改变要持久,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重新训练大象,但这非常困难。
令你感到不幸福的三个原因:
1.情感启动效应
大象所用的语言中最重要的字眼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接近”或”离开”。人类也有一个喜欢计量表。他无时无刻都在运转,对我们产生的影响相当微妙。
情感启动效应: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值(即在评价上一致),与具有不同效值(即在评价上不一致的刺激时)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会得到促进剂,加工得更快更准确。(案例:美国人看到黑人的脸或其他与非裔美国人文化有关的影像文艺,会产生负面反应)
2.负面偏好
负面偏好是指人们会更多地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心理对坏事的反应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更快,更强烈,更持久。
人类的心理就是会主动的去搜寻,并回应威胁侵犯及挫败。所以我们没办法强迫自己从好的角度看事情。
富兰克林说。一点点病痛我们就感觉得到,而健康得活蹦乱跳,我们却毫无知觉。
我们的行为受两个相反的动机系统控制。
一个是趋近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正面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接近特定事物。
一个是逃避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撤离或避开特定事物。
这两个系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断的监控四周的环境。而且这两个系统会在同一时间产生相反动机。(我们有矛盾的感觉时,便处于这种状态)
3.强大的遗传基因
同卵双胞胎为例。尽管姐妹俩从小就分开养育。40岁上才重逢,但两个人的很多习惯几乎是一模一样。
快乐,其实是人的个性中最受遗传影响的特质。
从脑波研究来看。左右半球额叶皮层的活跃度是不一样的。脑部不对称的现象,跟个人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倾向有关联。额头左半脑脑波比较活跃者跟额头右半脑脑波比较活跃着相比自认为心情比较愉快也不会一天到晚受到害怕焦虑羞愧的困扰。这被称为皮质左撇子。
有3种改变不幸福的方式:
一是冥想: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
二是认知疗法:20世纪60年代阿伦贝克创建的治疗方法。认知治疗法最重要的就是,训练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是百忧解:百忧解属于抗抑郁的药物,其副作用也不小。
想驯服大象,就要用对方法;想改变自己的心理,就要一步一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