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遣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日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阝,悲茹薇而殒身;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广结发以目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士之莫及。留诚信于身後,恸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苍旻(mín)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词语汇
感士不遇赋:士,这里指有才华、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与韵节。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书。他所作的《士不遇赋》,收在《古文苑》中。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为不朽之作。又为之,又作过一篇《悲士不遇赋》。其残文见《艺文类聚》卷三十。
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三余之日,指闲暇之时。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夫,发语词。履信,遵守信义。思顺,不忘忠孝。《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周易·系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生人,犹生民。人,人类。善行,良好的品行,即美德。抱朴,胸怀淳朴。不失本真。《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物所挠。笃(dǔ)素,犹笃志。志向专一不变。《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后汉书·张衡传》,“必施厥素尔。”注,“素,志也。”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真风,自然淳朴的风尚。告逝,消失。大伪斯兴,虚伪之风盛行。斯,乃。闾(lǘ)阎,里巷的门,借指平民。懈,懈怠。廉退之节,廉洁谦让的节操与礼节。市朝,指官场,朝廷。驱,驰驱竞逐。易进,侥幸升官,指靠投机取巧往上爬。
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怀正,胸怀正直。志道,有志于治世之道。潜玉,藏玉,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当年,正当有力之年,指壮年。没(mò)世,终生,一世。徒勤,徒劳,空忙。
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夷皓,指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安归”之叹,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商山四皓隐居时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皇甫谧《高士传》)安归,归往何处。即无归处。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己矣”之哀,屈原《离骚》结尾说,“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已矣,算了吧。即无可奈何之意。
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夫(fú),表感叹语气。寓形,寄身。寓,寄,寄托。形,身形,形体。瞬息,一转眼一呼吸之间,谓时间短促。尽,指生命结束。立行,指建立功业。一城莫赏,得不到赐爵封地。
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染翰,浸湿毛笔,指写作。伸,伸述,表白。已,止。
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导达意气,抒发性情意志。其,语助词,表示推测,犹“大概”。惟,只有。卷,书卷。指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和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踌躇,原指犹豫不定,这里指反复思考。遂,于是。感,有所感触。赋,抒写,用作动词。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咨(zī),嗟叹声。大块,大自然。受气,意思是禀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斯,此,这。独灵,最灵智,最尊贵、杰出。《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谓人最灵智。”这两句是说,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为什么唯独人最为灵智呢?禀,承受。藏照,怀揣光明,即拥有智力。秉,持,具有。三五,三才五常的省略。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说常行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垂名,留名。垂,流传下去。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隐居。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壤父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七引《艺经》云,“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济,救助。苍生,指黎民,百姓。
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靡(mǐ),无。潜,潜藏,指隐居。跃,显达,指出仕做官。非分,不合本分。傲然,高傲自足的样子。称情,符合心意。这两句是说,无论隐居还是做官,都随顺自然,各安本分,人们高傲自足,无拘无束。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流浪,漂荡不定,这里指运行变化,犹“流转”。徂(cú),往,过去。物,这里指人。群分,指分为善恶不同的人群。相形,各自区别,互为对应。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密网裁,捕鱼的网织得很密。宏罗制,捕鸟的网罗张得很大。这两句比喻统治者的专制制度和好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达人,通达有见识的人。善觉,善于观察形势,容易觉悟。逃禄,逃避爵禄,指不做官。
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嶷(nì)嶷,高峻的样子。影,指隐士的身影。汪汪,水面宽广的样子。声,指隐士的声音。这两句是说,达人隐居于山水之间。
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轩唐,指轩辕与唐尧,相传为上古治世之君。永叹,长叹。辞荣,辞去荣华富贵。
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淳源,清澈的水源。这里比喻淳朴的道德风尚。汩(gǔ),水流动的样子。长分,指水源流到远处就分支了。美恶,美善与邪恶。作,出现,产生。
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原,探原,推究。百行,各种行为。攸贵,所贵。莫为善,莫若行善。
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遣书:奉,遵奉,奉行。成命,既定的命令。这里指命运的安排或自然的规律。师,师法,效法。
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发,显现,指行为表现。生,这里有“树立”的意思。乡闾,乡里。
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推,以,凭借。显,显达。矫然,虚伪做作。祈誉,祈求荣誉。
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嗟乎,感叹之声。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异,诽谤异己,即诋毁不同于己见之人。物恶(wù)其上,世人憎恨那些才能超过自己的人。物,指人。《晋书·袁宏传》,“物恶其上,世不容哲。”
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妙算者,能预见先机之人。谓迷,被认为是糊涂。云妄,被说成是狂妄。
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坦,坦诚,坦荡。至公,最公正无私。无猜,对人没有猜忌。卒,最终,结果。以,因。
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琼,美玉,比喻贞洁。兰,兰草,比喻芳香。亮,明白,了解。
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炎帝帝魁之世,指传说中上古太平的时代。炎帝即神农氏,帝魁为黄帝子孙,皆为上古治世之君。张衡《东京赋》,“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祗(zhī),恭敬。三省(xǐng),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庶,希望。进德以及时,修治德行,等待施展抱负的机会。不惠,不顺利。
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爰生,指爰盎(《史记》作袁盎,此本《汉书》),汉文帝时任中郎将。晤言,当面说话。指爰盎向汉文帝当面推荐张释之。(事见《汉书·爱盎列传》)张季,名释之,字季。据《汉书·张释之列传》载,张释之担任骑郎(管理宫廷马匹的小官),十年不得提升,经爱盎向汉文帝当面推荐,文帝任释之为谒者仆射(当皇帝掌管传达的长官),后任廷尉,处事多得当。蔽,指被埋没。
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愍(mìn),哀怜,忧病。冯叟,指冯唐。叟是对老者的称呼。据《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一度匈奴进犯,魏尚亲卒车骑阻击,大胜。因报功的文书上所载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相差六人)而被削职。一次文帝过郎署,同郎中署长的小官冯唐谈起此事,经冯唐代为辩白,文帝即派冯唐前往赦免魏尚之罪,仍令担任云中太守。而冯唐也因此被进封为车骑都尉。赖魏守以纳计,是说冯唐凭借魏尚的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才得以升迁。
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仅然,几乎,将近。这里是“勉强”的意思。知,知遇,指受到重用。旷岁,耽搁、荒废了很长时间。
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审夫,确乎。夫,语中助词。眩,迷惑。三夫之献说,意为三人都说有虎。《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谓人们常被谣言迷惑,信以为真。
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贾傅,指西汉贾谊。曾作长沙王大傅。梁怀王太傅。秀朗,才华出众。纡,曲。远辔,代指千里马。辔,马缰绳。促界,狭窄的范围。
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董相,指董仲舒。曾先后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渊致,学识渊博。屡乘危而幸济,多次遇险而幸免于难。《汉书·董仲舒传》载、江都王、胶西王皆骄纵,董仲舒为人正派,多次上疏谏净匡正,忤逆王意而险遭死罪,后幸免。虽得重用,后来他怕久后获罪,称病辞归。
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哲人,才智超众之人。无偶,无双。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袂(mèi),衣袖。
承前王之清诲,日天道之无亲:前王,指素王,即古代圣哲。《庄子·天道》,“玄圣素王之首。”疏曰,“夫有其道而无其爵者,所谓玄圣紊王,自贵者也,即老君、尼父是也。”清海,犹明教。《后汉书·赵壹传》,“冀承清诲,以释遥悚。”曰,同“幸”,乃,语助词。天道之无亲,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二章、《史记·伯夷列传》)之意,是说天道对任何人都无亲疏之分,但总将好运赐给行善之人。
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澄,清。一,指天道。《老子》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鉴,镜,明察。恒,常常。辅善,帮助行善之人。佑仁,保佑为仁之人。
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夷,伯夷。投老,到老。回,颜回,字子渊,简称渊。早夭,未成年而亡。
伤请车以备椁阝,悲茹薇而殒身:请车以备椁(guǒ),《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颜渊死后,家里无钱买棺材,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以筹办。意思说虽然对老师不恭敬,却迫不得己。椁,外棺,泛指棺。茹薇而殒(yǔn)身,《史记·伯夷列传》,“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茹,吃。殒,死亡。
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好学,指颜回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行义,指伯夷、叔齐行义。
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若兹,像这样。指颜回家贫早夭,伯夷叔齐饿死。斯言,此言。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之语。虚陈,空言,徒说。《饮酒二十首》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与此处意同。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旷世,犹旷代。绝代,世所未有。涩,阻滞,艰难。
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伊,语助词,无意义。病,忧虑。
广结发以目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广,指李广。西汉名将。结发,犹“束发”,指年轻的时候。从政,指从军征伐匈奴。《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愧赏于万邑,是说李广战功卓著,封赏万户侯也不为过。李广少时为武骑常侍,文帝曾说,“借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后李广屡立战功,匈奴畏避,呼为“飞将军”。
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士之莫及:戚竖,外戚小人,指卫青(汉武帝卫皇后之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一次出击匈奴的战役中,李广军因失道误期,卫青乘机责罚他,李广悲愤自杀。竟尺土之莫及,竟然连尺寸土地也未得封赏。武帝时,征匈奴者多封侯,而李广不得封。广弟“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留诚信于身後,恸众人之悲泣:身后,死后。动,感动。《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语,见《论语·子路》)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xún,通“恂恂”,诚实谨慎的样子)如鄙人(乡野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又,李广“遂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商,指王商,字子威,西汉时人。尽规,尽力谋划。拯弊,拯救弊端,改革弊政。言,语助词,无意义。始顺而患入,开始顺处,而后遭祸患。《汉书·王商传》载,汉成帝时,王商任左将军,深受皇帝的信任;后任丞相,也很受尊重。然竟被王凤、张匡等人以谗言相害,被罢相后,发病吐血而死。
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奚,何。良辰,指施展才能的良好时机。易倾,容易用尽,意谓很快就结束了。胡,为什么。害胜,陷害才能超过自己的人。
苍旻(mín)遐缅,人事无已:苍旻(mín)遐缅,苍天遥远。旻,天。已,止。
有感有昧,畴测其理:有感有昧,有些理解明白,有些迷惑不解。昧,暗。畴,通“谁”。《尚书·尧典》,“帝曰,畴若予工?”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济意,成就意愿,使本心得以满足。累已,损害自己。
既轩冕之非荣,岂之为耻:轩冕,指高官厚禄。轩,达官贵人所乘的轻车。冕,官冕,官吏戴的帽子。《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之谓也。”《晋书·应贞传》,“轩冕相袭,为郡盛族。”缊(yù)袍,在乱麻为絮的袍子,穷人所穿。《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子由也与?”孔子赞美子路,说他穿着破棉袍与穿轻裘的人站在一起而并不以为耻。
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谬会,错误的领会。指领会以上四句的内容。谬,谦词。取拙,守拙,指隐而不止。归止,解职归乡。止,语助词,无意义。
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拥,抱着。孤襟,孤介的情怀。毕岁,终此一生。谢良价于朝市,拒绝以高价在市场上出卖。即不愿应诏出仕。《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 dú,藏在柜子里)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里反用其意。谢,辞,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