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若木槿
与自己辩论是件艰难且麻烦的事,那意味着要不断树立新观点,推翻旧观点,好处就是能找到自己。
在真理的指导下,我做了些常人不会做的事,得了些好处,便以为真正懂了真理,却正是这份沾沾自喜,使我险些迷失。
自大会导致失败,——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经过世代验证而被称为真理。
我知道“旁观者清”,自以为看透了一切,看透了庸碌者庸碌的原因,同时自己也正走向庸碌,——这便违反了“旁观者清”的原理。
我自以为知道一切,认为自己懂了真理而他人不懂,笑世人痴傻,——却忘了这时最痴、最傻的,使我自己。
我看世人碌碌无为还不清楚自己错在哪儿,于是产生了“我才正确”的错觉,——这使我违背了“且行且反思”的原则。
我笑世人看别人的一切看得透彻;我笑世人局限于自己的经验;我笑世人知理而不懂理,——却忘了,我也看别人的一切看得透彻,并为此沾沾自喜;我也局限于自己的经验;我知礼并自以为懂,却违理了。
我自以为做到了时时换位思考,并且下意识责怪他人不换位为我思考,——却忘了,我这样就是不换位思考的表现。
世人皆知“旁观者清”,却无法客观看待自我,所以要以“陌生化”的角度,以看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样我以为自己有了上帝视角,却忘了我也是芸芸众生之一。
我以为我说的全是真理,世人思想深度不够所以看不懂我的文章,——却忘了,真理是有普世性的,世人看不懂必然是我没表达清楚。
我笑世人遇事局限于自己的经验,不经实践就得出结论,——却忘了世事有规律,人不可能实践所有的事。
我笑世人重虚礼不够真诚,——却忘了,有些东西不表达出来,别人是不知道的,——这并不矛盾,将自己真诚的善意表达出来,即为礼,若是不真不诚,礼再重也是虚的。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事实上,能否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必要条件不是年龄,而是思考的深度;一旦人能不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认定真理就是自己所理解的意思,能够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是分析世情,还是分析自我,——客观且理性,——心之所向便是真理,从心所欲又怎能逾越依理而定的规矩呢?
梭罗认为,我们以为世界的规律杂乱无章,是因为我们只窥到了部分规律,它整体上是统一的,——我认同了,于是认为世人易为表象所迷惑,——事实上,确实如此,这是世人的经验之谈,是我自己所体会过且认同的,但,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又恰恰是被表象所迷惑的表现。
就我这样一个天天思索这些关系的闲人,都挣扎在这样的关系中难以看清,更何况要忙于生计、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我这样说,并非看不起谁,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但恰恰,是看不清,阻碍了梦想成真。
真管好了自己,由着性子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