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宽宽
读于2021年年底,河南中医学院龙子湖校区家属院。
*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
*一条鱼,不要逼迫它去爬树吧。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人与食物的关系,古人总结: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静极生慧,事以密成。
*再丰富的营养,身体不能吸收,就是负担,会引起疾病,再有用的信息,不能催生智慧,就是噪音,会催生焦虑。
*忙着死,还是忙着活,自己最知。
*向内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取决于精神质地,关系,以及有没有日积月累的降服内心,甚至日常来看,仅仅是有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有没有饱足的睡上一觉,也能影响人对幸福的感受,选择的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这两者同样重要,无法偏废。
*在喜欢的领域不懈怠的勇猛精进,又需时常觉察是否花太多时光在贪求过多上。
*内心觉醒,不意味着可以迅速解脱,往往先来的是痛苦,因身体浸在现实的強大惯性和责任里,而灵魂先一步要求结束,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
*“业是我们没有完成彻底的事,因此你会回头看。”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地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的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人生功课不一而足,却都在左右着我们的心念和选择,如影随形,即便许多人看不到它,它却化身各种面貌左右我们人生的剧情,许多人的功课是类似的,比如亲密关系,钱财,出名,甚至是做自己,我的呢
*有时高高峰顶立,有时深深海底行。所谓随顺,是立于峰顶时不起狂妄,行于海底时不生卑微
*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除了给自己以生计,或许最珍贵之处,在于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或加深那么一寸。若仍有余力,尽力让手中之事,有助于他人那么一点,世事多苦,然这一桩中,有许多许多甜
*做自己的过程,包含三个层面:想做自己,见到自己,能做自己。古希腊将“认识你自己”刻在神殿上,我们大多数,在“见到自已”这个阶段便几手费尽一生时光。这世上,有人做了自己,却未必见自己,有人见了自己,却未必做的了自己,这是人生的尴尬,见了自己而做不了自己,是福气不够,做了自己却见不到自己,是机缘不到。若没有见自己,那所谓的做自己,不过海市蜃楼。
*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何时才算懂自己,人的精神有三个阶段:骆驼,忍辱负重,一切听从别人的建议。狮子,开始说我要。婴儿,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见到自己,懂的自己,是摆脱了他人的期待,超越了外界为你创造出的欲望之后,终于敢直面本性的那一刻
*目标导向的人生,关键在于设立目标,权衡利弊,过程监控,结果复盘,这种人生,可控,可计划,但是脆弱,也少有惊喜。
存在导向的人生,重点在于向内觉知,省察,探索,接纳自我,在激发潜能中创造,这种人生,不断试错,折腾,但是坚韧,常有超出他人期待的结果
*人生是一场长跑,大事全然理性,权衡计算,做了所有的“我应该”,代价常常是压抑了“我愿意”
*越理性的人,压制的时间越长,甚至压制了一辈子,终至成为一个永远正确却十分无趣的人
*别去嫉妒成功,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病苦者为作良医,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如果不能伴随着智慧和安详,那样的老年生活,不值得一过,智慧从不是一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东西
最后,一段话结束这本书:
我们的人生,宛如一片无涯苦海,喧嚣骚动着,充满了愚昧。若不知如何自处,便不可避免的陷入悲惨境地,即候强颜欢笑亦属徒劳。
搞抄于2022年2月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