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春风化雨,
对内雷霆万钧。
hi,我是悦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有两副面孔。
在外人面前和和气气、无比友善,跟家人相处,却暴躁易怒、肆无忌惮。
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外人去,却把最差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写到:“有一种爱,是插在心上的尖刀。”
人这一生,与谁最亲,就最容易动情绪。
有时候,一个对亲人的疏离,并非源于不爱,而是因为太深的痛.........
一、经历遭遇冷待,心结未曾解开
一位作家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感慨:“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
我们的成长最漫长的道路就是家庭,学会80%的东西也是在家庭。
如果家是冰冷的,父母是暴躁的,那么这个人成年后,就很难再温柔的靠近这个“家”。
有一个人朋友,目前就跟家庭矛盾比较突出,以前想着工作太远,漂泊多年,随着年龄增加和各方面因素,所以从沿海地区回到了离家不远的城市工作!
然而回到家没几天就矛盾突出😔,父亲爱喝酒,喝了酒就胡言乱语,加上平时说话就没那么好听,喝了酒就更那啥了。一天吃了饭都不着家,对外贬低自己的儿女,这怎么样,那怎么样........
目前相对比较好,各方面也是容易沟通,但在一个问题(个人问题等)也是步步紧逼,同村介绍的一个女娃,隔三差五问有没有主动联系,有没有去关心人家等,殊不知这个女生从来没发过消息给这个男生,除了少数几次约出来,其他例如出差回来,或者周末放假,都是各种理由说有事,也从来不说怎么样等等,反而家庭的紧逼割裂了双方的关系!
加上这个男生,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宿(家里忙,没空管),早早的学会了性格独立,对于家庭并没有多少的归属感!
心理学家指出:“亲情的创伤,是最隐秘的伤口”。
就像我们钉钉子在木板上一样,即使拔掉,也会留下伤痕!
越是在乎,就越容易受伤,而那些受过的伤,倘若没有对应的爱来治愈,就会结成疤痕,让人对亲近产生抵触。
每个人都渴望温暖,可当没有足够的光亮时,只靠只好靠距离来保护自己!
只有当双方彼此理解,互相考虑,这样才能缓解双方关系!
二、家庭动荡、情绪波涛汹涌
莫言在《亲密关系》当中还有一句话是:“家庭气氛,是孩子行为的温床。”
孩子不是局外人,他们是家庭矛盾最无力的听众。
孩子相对于家庭来说,左右不了什么,特别是父母双方发生争吵,矛盾激化,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
当温馨被争吵所取代,家庭的意味也就不再是家了,那是孩子想尽快逃离的牢笼!
作家王朔和父母的关系就比较紧张,小时候父母的严厉,青春期的唠叨,成年后经常针尖对麦芒的争吵。
作家王朔和我们都应该清楚该对父母好,在相处的时候,总是就像刺猬一样本能的包裹自己,事后又因愧疚而难过,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间无休止的指责,抱怨,饭桌上永远弥漫着冷硬的火药味。
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下生长出来的人,会不知不觉世袭了家庭的相处模式,既厌恶又难以解脱。
就像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原生家庭的不幸,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情绪是有记忆的,而家是情绪的发源地。其实孩子孤僻对家人不好,不是没有家庭的原因,反而家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毕竟,在风暴中长大的人,总是不敢靠近那片乌云,只想找个安静的角落自我喘息。
儿女唯有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才愿意用温柔回馈这个家的世界。
三、还有就是爱的太满
有些父母掌控比较强,误以为这就是爱!
事无巨细的给孩子安排了一切,怕他这,怕他那之类。殊不知孩子是和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菜根谭》当中有一句话:“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恰好。”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全在一个“度”字上面。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UP主“是个懒妈”,别看名字叫“懒”妈,她其实并不懒!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从小锻炼孩子的思维,体力,学业,和相处关系!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老二和老三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打架了,父母并没有像我们父母一样,把他们拉开诉说挨打,而是在一旁看戏,鼓励他们使劲打(可控场面),打着打着自然而然就不打了,问他们为什么不打了,只是在一旁不说话发呆!
孩子们需要情绪的宣泄,其实小打小闹是没问题的,事后这个“懒”妈,给他们说了,你们现在还在一起,可以打打闹闹,再过几年二姐初中了,高中了,一周回来一次,你也打不到了,也没有那么多见面的机会了,再过几年大学后,在后面结婚了,家庭不再一个城市,就像我和大姨一样,一年或者几年见一次........
说到这里,后面老二和老三自然而然就哭了,抱在了一起,情绪也释放了,方向也引导了,更加了和睦团结了,当然后面也少不了矛盾,但是让他们明白了他们是最亲近的,都在互相考虑等。
其实,家庭的过度保护,就像藤蔓缠绕在树干,阻碍了树的成长。
当一个人从小被束缚,被包办,他便会在成年后竭力挣脱这一切,哪怕是亲情。
对父母的依赖与厌烦交织在一起,既想逃离又无法彻底断开,于是用冷漠来保护自己。
弘一法师说:“不要过多介入他人的因果,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父母最大的修养就是在爱中留白,你不放手,它就飞不远,你管太多,它就越走越远。
别等孩子远了,才明白,你给的不是港湾,而是枷锁!
最后、
不要把好脾气都留给外人,把暴躁易怒一面都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不是你的出气筒,对待家人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
家庭才是一生的港湾。与其讨好别人,不如用心对待身边最熟悉的亲朋好友。
想让一个家庭越来越好,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得多换位,多冷静,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