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到74页《静悄悄的革命》355天 20190820
根据先生的设计,改变教学,从学校的改变开始,从开放教室开始,然而真正在校内进行教研活动时,他的原则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第一个原则,对应学生的教学。这个原则真的让我特别吃惊,在改革的第1年,所有教研活动的中心,目的不是上出精彩的课,而恰恰相反,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白了,用一年的时间,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一个孩子都能安下心来上课,相互之间相互勉励的一种学习氛围。
一年,建立的是一种氛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这种情况里,教研的中心是教师对待每个学生态度的问题。静心思考,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严厉使自己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教学成绩,而真正眼中有学生,不好说。
正由于这样的目的,所以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观察为中心的。这样的方式对老师有两个特别的要求:一是必须对所教的内容特别特别的熟悉;二是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中心,是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引领,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同样,对于听课的老师来说,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后边儿,应该在教室的两侧,而且是尽量靠前的两侧,这样才便于观察上课时老师是否能够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老师的对应,为下一步的教学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应该是特别特别的自然。声音的大与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次发言,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这个就完全在于教育的研究者,老师和参与讨论青课的老师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他们不断的调整自己。
这种变革不仅是形式在变,最重要的是作为任何一位参与研讨的老师,在内心深处必须考虑好自己研讨的目标,时时注意把握,方能在之后的讨论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第二个原则,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最重要的行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基础。
真的,别说学生,就是老师在这方面也要加以训练,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倾听的能力,尤其要倾听别人的内容和情绪。就内容来说,可以敏锐的判断出他所发言的方向是否正确;就情绪来说,能够通过别人的发言,感受到他所言与内容之外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之共情,并激发他的发言兴趣。
所以,这样的教学研讨,首先从老师开始。从上课时的倾听示范开始,你才可能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给予指导。这样有效的指导,要比学生单单多发言好的多,但老师并不是把此作为目的,而是要真正创设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安心发言的环境,并且要对各种意见保持十分敏感的倾听。
就学习而言,正如先生所总结的,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善于倾听的儿童。作为年龄尚小的学生,一定要善于发现并激发倾听的兴趣,让他们在倾听中养成一个习惯——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注意,求同存异。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就是明显的示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与倾听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形成这样一个学习方式,真的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第三个原则,老师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这个课题和我们平时搞的课题研究不完全一样,它有两大特点:
首先,必须是老师自己所想搞的课题,这个课题是发自内心,要对工作有促进的作用,并且使自己主动提出,只是有学校辅助进行而已。这种课题,不是以加分为目的,而是以真正的实用为目的,过程中的任务可能琐碎繁重,但参与者很乐意。
其次,这样课题的内容必须围绕教学改革进行。对于自己所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致的,因为这样的课题研究,与自己和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既来源于实践,更指导着实践,为下一步的真正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至此,我才明显的感觉到,这样的教学改革绝对是求真务实的,挑战的是每一个人的极限,也挑战着每一个以学校为单位的团队的合作,最终实现的是师生间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