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认为车辆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飘飘渺渺,云山雾罩,是一种幻觉,是一种神话般的存在。
公路并不宽,平时难得见到一辆车。大概在全乡镇只有机械厂的那一辆货车,因为少便稀罕,并格外的引人关注,以至于放大了某些缺点。大概是某人坐火车,发现这老旧的车辆,司机在挂档的时候十分的麻烦。于是,“某某的车,挂不上挡”作为一句俗语在全乡流传开来,实在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了。
对于在公路上往来的庞然大物,我们也是奉若神明。每当嗡嗡声传来,便知道有汽车在上某个坡了。设若正好是在路边,我们便会跟着上坡车辆盘山的“步履”慢慢的走,全然不顾车会可能会倒的危险,跟在后面是为了闻车的尾气,那浓浓的汽油味中,掺杂着现代化的文明,掺杂着一个孩子的崇拜之心,算得上是一种追求时尚的表现。
村中大部分的家庭于车辆而言,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仅有的一辆小推车,不仅承载着所有的农活,也串联着我美好的童年。每回上地里或者从地里回来,我都会坐在档位处。任凭山高路远,任凭路颠车摇,我都照坐不误,一高一低的颠簸,车轱辘有韵律的声响,交织成一首山乡推车曲,他人推车我独坐,是特权,更是心情。
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自行车成了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伴随着这样的节奏,家家户户都此地有了自行车。“飞鸽快,永久耐,红旗车子也不赖”,借助于俗语,人们表达着对自行车的喜爱和对各种牌子自行车的感受。
春节前后,在村后的大路上,学习自行车便成为了一种时尚。父亲帮着儿子,哥哥帮着弟弟,姐姐帮着妹妹,少男少女,悉数登场。前面的人骑着,后面的人扶着,虽然学了好长时间,却不敢丢手,后面的人偷偷的丢了手,前面的人也能骑下来,猛然回头一看,发现没有人扶着,哎哟一声又歪了下来。有的少年在一边挎着,有的在掏登着,没有车的,也要眼巴巴的去看着,看着滑稽的晴晴在旁边评论着,还不住的哈哈大笑。我三哥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意外的摔到了两三米的岸下,好在人并没有什么事,我并没有关心这个,倒急着去向父亲打报告,好让父亲惩罚他一顿。少年的心思真是难猜,但人声鼎沸络绎不绝的学车人流场景,依然一丝不拉的映照在眼前。
初一是在乡中上学,由于不会骑车,第一个学期,我便和小伙伴们徒步来来往往于十三里地的路程之上,每每看到有同学骄傲地骑着自行车疾驰而过,心底就泛起了酸酸的妒忌感。春节期间,苦练车技,摸爬滚打了好多次,自我反省低倒了好多回,终于自学成才,在开学之前技术前面可以独当一面了。饶是如此,父亲还是给我找了同伴,千叮咛万嘱咐,唯恐有什么闪失。
骑着自行车,两边的景物疾驰而过,疾风迎面吹来,觉得自己就像是走上战场的将军。就这样,一辆自行车伴我走过了初中岁月,度过了师范时期,又陪我开始了从教日月。直到有一天,三哥骑回来一辆崭新的摩托车,无师自通的我骑着到学校去转了一圈,看到了师生艳羡的表情。这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才明白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是该买一辆摩托车的时候了。
钱是硬头货,似乎很短缺,时光似乎也过得很慢。直到我从教的第四个年头,才买了一辆四冲程的金城摩托,从此便过上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快节奏生活。认知着摩托车的型号,熟悉着摩托车的技术,档位在脚下,油门在手中,风驰电掣,几十里的路程就在须臾之间,心中感觉真爽。
一辆金城摩托,风里来,雨里去,伴随我走过了七年的时间,在2003年的时候光荣退役。之后的10多年中,除了骑自行车,又买了一辆赛车,骑车上下班走过了两年的时光,身体倍儿棒,吃啥啥香,被动锻炼,其乐融融。
渐渐的,周围有车一族多了,公路也变得窄了起来,人们都挤着时间去办驾驶证,我也争先恐后的加入到拿驾证这个行业中来。理论考试很顺利,桩考却经历了一波三折三进宫的历程,好在最后,历经千难万劫,驾照拿到了手中。在别人的车上小试身手,感觉甚为美妙,练技术攒钞票,只等买上车辆那一天,钥匙在手,千里之行,随时起步。
2015年的春天,终于买上了一辆二手车。虽说购车时间已长,但行驶里程却很短,车的性价比也很高,发动机的声音也很小,我便格外的喜欢。从此,我就告别了坐公交车的历史,只要有时间,就和家里人游山玩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心情美妙,自不在话下。
在我人生旅途的画板上,小推车是一副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已经封存在家乡永恒的记忆里;自行车是一副素描画,骨感有余,丰满不足;摩托车是一副中国画,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潜力;而汽车则是一幅油画,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