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街的记忆

      福禄街位于平凉路上,街的两边是老式里弄房子,亭子间、三层阁、老虎窗,现在说起来好像很有老上海的味道,其实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居住条件的拥挤而言已经是够受的了,更何况还有生煤炉时的浓烟呛人,倒马桶时的恶臭与难堪啊,不过生活在这里并不总是烦恼与尴尬,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串门聊天,夏夜街边的乘凉闲适,弄堂里满满的烟火气,都无声地述说着人们对生活的适应和期盼。

      我的舅父母就住在福禄街惟兴里,一间客堂间,一间三层阁,面积都不大,加起来也不过近二十个平米而已,但却住着舅父母、表哥和表姐四个人,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居住条件是难以想象的,然而这却是当时最为普遍的现象啊。客堂原来是我们家独用的,后来慢慢变成了公用,于是上下住户会在客堂里烧饭,煮面,也会在客堂里寒暄,闲聊,那个时候还用着煤炉和煤油炉,烧饭的时候,客堂里弥散着炉烟和煤油的味道,也能感受到饭菜的香味,令人顿生饥饿感。到了晚间,邻家门洞里的一些住户会端着碗饭来客堂边吃边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你言我语,甚是热闹,恐怕这样的场景是不会再出现了。舅母一般不太说话,静静地听着,不过说出的话倒是挺让人信服的。那个时候的邻里之间虽然也存有矛盾和纠纷,但和谐互助还是主旋律,大有远亲不如近邻之感呢。记得客堂朝南的墙面上方贴着一幅毛主席像,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家里都挂着毛主席像,这是一个深刻的时代印记,人们在媒体或者书本画报上一看到这个场景就会知道是在哪个年代了。

      我在福禄街上的平凉路第五小学读了两年书,从小学两年级下半学期到四年级上半学期,所以这两年是在舅父母家渡过的,由于舅父中风过,他自己的生活起居只能勉强自理,所以我这两年的生活都是由舅母照顾着,我的加入,应该是给他们原本局促的生活条件带来了更多麻烦,不过舅父母和表哥表姐都很喜欢我,或许我的到来也给他们平淡的生活添了些许色彩吧。遗憾的是舅父母身体都不好,不到六十岁就离开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可谓又一个翻天覆地,如果两位老人家能够多活二十年的话,是也能感受到一点生活条件的改善的,很可惜,每想到此,不禁泫然。这些都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女性长辈,外婆、舅母和现在已经年迈的母亲,时光依然毫无保留地前行着,能保留的只有回忆了。珍惜现在的生活,想要在当下完成的,尽量去做,去完成,不要嫌没有时间,不要嫌这嫌那,免得事后留下遗憾,这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做的事情,不过,能做到的恐怕也是需要境界的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仙家事,俗家事,凡事皆相似。今夕入红尘,便作平常辈。 身栖杨柳内,不记前生罪。分明梦一回,缘起施恩惠。 【零】 我...
    千秋山水郎阅读 1,422评论 0 2
  • 1 我三舅父结婚的时候,有人对三舅父恨之入骨,扬言要敲碎他的头颅削断他的手脚挖他的心肝喝他的血把他开膛破肚大卸八块...
    和风轻和阅读 584评论 0 1
  • 怀 念 二 舅 父 杨 厚 德 有句名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二舅父的名字可能是取其意吧。 二舅父1926年1...
    且行且珍惜知足常乐阅读 498评论 6 5
  • 下午在上课,一同学外带一小孩,四五岁的样子,在教室里一会儿跑进跑出,一会儿突然发声,内心产生了不爽,忍住了,过一段...
    绿叶的世界阅读 715评论 0 2
  •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7V9EFN6K_0.jpg
    conan_king阅读 1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