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十余载,遇到的老师也有几十位,但我这个人与他人很难亲近相处。所以与老师们的关系也就止步在师生之间,这种刻意的距离感或许是天生,但并不影响我的生活,反而让我对老师们都有一个好的印象,并将这份情感保留内心,时常可以回顾一二。感受他们以行动带给我的改变。
这是一位退休再返聘回来的语文老师。仅仅以退休再返聘就可以推测她的教学质量,但这不是我要谈的,毕竟我是中考失利的人。可以说一说她的教学方法与思想。这些东西有别于基础知识,可以传承并影响他人。
上课铃声响起,值日同学走上讲台,将准备好的文章读给全班,然后开始正式上课。由于语文课比较多,读文章的人打破了值日生这个规则。大家积极寻找有趣的文章,争相登上讲台,分享自己寻找的文章,也是分析自己的观点。这些文章来自《意林》、《格言》、《读者》、报纸,即使现在看来,有些文章显得稚嫩,但全班被带动的节奏还是让我们获知了丰富的知识,并爱上阅读。
课堂上,她会提问,不过这种提问不是她刻意提问某个人,而是某个知识点。遇到一个知识点,她会先问,谁会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的话,再随机提问,答不出的人就这样站着听课,可以抢答下一个问题,回答正确,可以再次享受座位的舒适。
这种模式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开始预习新课,判断老师可能的提问点,并在课堂上抢答。如果你获得一次抢答机会,这节课老师将不会再点你的名。这种先预习,寻找知识点,在课堂上回答,最终由老师总结的上课方式,像是一种半自助式的课堂体验。这样的好处短时间不一定体现出,到了高中才发现,自己的语感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
如果说,上述只是老人家教学上的亮点,为我们提升成绩。那么思想上的光辉,更是点开我们认知的开始。
2004年,西安在逐渐推广免费公共厕所,并胜利完成任务。老师却提出了一个观点,免费的东西未必就好。之前入厕五角,但这些收入组成了清洁工工资的一部分。如今,取消了这项收入,他们的工作热情深受打击,厕所卫生大不如前。她曾在杂志上看到过一种理念。厕所配有电视机,饮水机,沙发,整个厕所的环境不止干净,还温馨。国外已经开始形成厕所文化。
十几年后的今天,“厕所革命”的成果正如她说的一样,已经成为一种厕所文化,厕所的作用也不止是“方便”,作为驿站,存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种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止是一堂课、一学期,而是终其一生的轨迹。
防弹可可
2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