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惜春
——面对死局的命运与抉择
四小姐乃宁府珍爷的胞妹,名惜春。
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惜春是宁府唯一的“玉”字辈女儿,而贾宝玉是荣府唯一的“玉”字辈公子(如果忽略成婚的贾琏)。惜春的性格冷淡,对他人少有真情流露;宝玉的性格十分热情,待人真挚。这样的两人,结局却同样是出家,殊途同归。可叹的是,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的化身,了却尘缘是宿命,也是回归本源。
而惜春不然。了却尘缘不是宿命,而是选择,面对死局的选择。
对于惜春的出场,作者并未过多描述,“第三位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便是评价,如同一张白纸,并未过多地定义她的性格走向,就连判词和曲中也未对其的性格做出充分暗示,只一语道破了她的结局。“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的结局,看似是轻描淡写,实则是惜春蕴含了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后的抉择。
首先便是宁府的局势。秦可卿判词中写道“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造衅开端为何在宁暂且不加考虑,宁府的腐败与堕落甚于荣府确是有目共睹。宁府的长者贾敬一味好道,嫡长子贾珍实为纨绔子弟,其对尤二姐尤三姐(甚至秦可卿)的种种行为令他人所不齿,却未收到应有的管教。同时,宁府内部的治理也一片混乱。“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伺候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宁府总管尚且如此投机惰怠,可见其治理之差。在这样的环境下,惜春却是清醒的,她敏锐地察觉到不能与身边之人同流合污,而这也恰恰是她的可叹之处:一个清醒的人在罪恶的包裹下,必须要学会以自我为中心的保护主义。这就是惜春冷淡性格的来源。
在宁府中生存与发展,这一条道路被堵死了。这样一来,惜春做出了第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大观园。然而,惜春在大观园内却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海棠诗社中,惜春的角色是“誊录监场”,一个看客。等到她施展画技,要将大观园之景描摹下来之时,其他人又成了看客,言语上拿她打趣。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众人被刘姥姥逗笑,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虽说是欢乐之景,但她的这一行为却显得与众人孤立。欢乐之时尚且如此,等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那一定是较他人更为孤独的。可叹本是姐妹情深,中间终究隔了一层窗户纸。
惜春逐出入画,是她性格的集中体现。入画因私下传送哥哥与贾珍通讯被抄,惜春却以怕丢了体面坚决不肯宽容,他人越是劝阻,惜春越是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惜春的行为甚是无情,其中有她性格孤僻的原因,但我们却不曾想过,作为一个青少年,即使是一个聪明人,在面对某些事件上也会存在着叛逆与冲动。面对平日待她冷淡的尤氏的关心,惜春积蓄的不满与叛逆终于爆发了。惜春知晓留下入画是道理所在,但因为一时的叛逆与冲动做出了非理智的行为。和尤氏的争吵中,我们可以看出惜春完全是在抬杠顶嘴。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但佛学讲究因果报应,鼓励以爱待人,惜春谈“悟”怎会不知这点?逐出入画,对于入画而言是毁灭性的,但惜春却因一时的冲动未考虑到后果,这实在是令人可叹的悲剧,而我相信,事后惜春一定在心里追悔莫及。这是她的选择,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惜春的出家,正是因为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或经历或目睹了太多的不幸。一时冲动逐出入画,尤二姐尤三姐的情殇,元春薨逝,迎春受人虐待致死,探春远嫁不归,黛玉含恨孤独落幕……对于仍留在大观园中的惜春,洁身自爱的她迫切地需要找到一条能保全人格,保全尊严的出路,一条条人生的出路却相继被堵死,到最后,惜春只能放弃挣扎。或许,我们终究不能说出家是惜春的选择而是惜春的宿命。如果我现在是惜春(年龄刚好差不多),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没有改变局势的能力。出嫁?看看探春和迎春。追求爱情?看看黛玉。
出家?
未谙世事的惜春考虑了许多,但却最终发现自己没有选择。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一个女子,纵使来自“绣户侯门”,也未有其他的出路。于是,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他人眼中的那条最为叛逆的道路。
但是,对于旁观者来说,对于贾府众人来说,惜春的这个选择令人难以理解。我们如今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于惜春的行为指指点点,认为她孤僻冷淡的性格造就了出家的悲剧,认为她其实可以有更好的结局。我们认为惜春可叹是在于她的选择,而惜春真正可叹的却是在于她的命运。我们不难看出,惜春都在试图通过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活成自己想要的清高的样子,但不要忘记了,惜春面对的是一盘死局。如今再看,曹雪芹通过宝玉的叛逆,写出了一个青年面对危局理想的一面:有着神迹的加持,有着通灵的顿悟。但,我认为,对于曹雪芹而言,他笔下的惜春,才是他青春时期的现实——叛逆,有个性,追求清白,却又无助。
我们叹息惜春的命运的无解,叹息她无助的挣扎,但之所以我们会叹息,是因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到自己陷入了或是学业或是感情的困局。我们现在要留存于心的,是我们不是惜春。惜春的青春困境是死局,只是“可叹”的,我们的不是。我们活在一个与《红楼梦》不一样的时代,有着无数种生存发展的可能。
我们还有选择。
我们还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