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得罪女人,因为男人都是他们养育出来的。这是女权主义或者嫉恨女性的人说的话。
但是,不可否认,女人作为母亲,总会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守望者。
母亲是不幸的,因为她出生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家庭,从小受尽冷眼和欺负。她认为所有的外人都具有攻击性,但是,同时,面对自己所在的家族,她所表现的容忍和懦弱又是我无法理解的。长大后的我,读佛洛依德,渐渐明白,母亲脾气里的暴躁和懦弱背后的诱因。童年于她,也许守望的便是长大成人后的解脱。
很可惜,母亲的婚姻是在争执打闹中度过,父母亲的性格不合,总让年轻气盛的他们,一言不合就打骂,孩童的我,最大的希望,这一天,父母没吵架。多年后,已经不算是家族亲戚的长辈(因为从小对我们这些晚辈不夹任何虚伪杂质的疼爱,我还是习惯在情感上把他列为亲人的行列),在评论父母亲的婚姻时,说出了我从小到大都不敢说出口的原因:长辈对父母婚姻介入太深。
母亲是坚韧的,也是宽容的,婚后的她,也许守望的是孩子早一点长大成人。母亲把守望变成希望,然后把这种对生活的希望变成了挂在嘴边给自己打气的佛语,记忆中,是她凌晨三点多背着一大坨待洗的衣服起床上班,去为早点铺收拾着,忙碌着,空隙的时间将待洗的衣服洗涤完成。
那时,她的守望便是我早点考上大学,过上她认为受人尊敬的生活。
可惜,这种守望,于我,成了另一种压力,我害怕考试,害怕任何的不成功,因为比起这些不成功,我更害怕母亲失望的泪水。
每一次的守望,成为一个女人穷尽一生的追求,而这些追求中,恰恰被生活磨平了对生活本真的向往,对内心平静与幸福的追求。
母亲像煮熬一锅浓汤一样,无论生活怎样的磨难,都坚持着自己生活的希望,只是,守望的信念,在时间沧桑中不断的变化着方向。
也许,被长辈介入太深的婚姻深刻的影响着父母。纵然,我从小就叛逆的责骂父母不能折损自己的意愿和尊严而委屈求全的获得着我认为的嗟来之食。因为,在我从小叛逆的心底,早已对高姿态的付出而后咄咄逼人打着“我全是为你好”的幌子不断索求回报,或者必须全心全意做着高姿态手里的牵线木偶心生叛逆,与反感。可是,面对,生活,谁又真正的做到百分之百的不妥协。
没有被生活摧残的扈气,又有什么资格评论他人生活的清苦或富足,我们只是生活在属于我们的躯体中,这个世上又怎么可能会有家庭,教育,经历完全相同的人,包容与沉默,只是意味着更加懂得了生活,更加明白了尊重,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又有什么资格评判或者建议呢。
可惜,向生活妥协的父母,在下一次的守望,变成对子女恋爱婚姻的干涉。《非诚勿扰》里孟非说过一句话:父母不干涉的婚姻,不一定幸福;但是父母干涉的婚姻,一定不会幸福。
是的,且不说代沟和所认识的世界差异,两个人的生活,就是两个人,当隐私不断的暴露在外,所呈现的哪还是更多真实的自己呢,人们所看到的是自己希望看到的,同时,人们所表现的是,别人希望看到的,这是人性。
在长辈干涉阴影下的父母,慢慢变成了对我恋爱婚姻的控制,仿佛,抓住了这些,变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守望,这种守望,于我,成了不可负重的枷锁。相信,被逼婚的大龄青年,这点与我感同身受。
人生,是个很奇妙的旅程,我们奋力出走,但是就像斗笠永远走不出的圆,在每一次冲破的时候,总发现,在那些守望中,我们重复着父母长辈的每一种的希望。犹如,我们曾不可一世的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我谁都不会妥协,最后,还是会向生活妥协;犹如,我们不断的提醒自己,要给晚辈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在我们面对自己的晚辈的时候,也总会急不可耐的希望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为亲朋好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而面对矛盾的守望,何不忙中偷闲,在奋力竞争中慢慢懂得守望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犹如现在的母亲,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她的守望简单而质朴,她只是守望着更便晚一辈的快乐成长。
这个世界的生命,总是充满奇妙,守望着因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在过程中享受着全力以赴的快感,感受着生活的美好,阳光的灿烂,何尝不是敞开心扉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