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葩说》里有一期节目的论题是,如果父母提出要去养老院住,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蔡康永老师提到了一个观念,老年人和我们年轻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老年人的时间比我们稀罕,比我们宝贵。我对这句话一直有些“耿耿于怀”,觉得她说得有道理,简直太有道理了。
当一个人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二三十年的时间时,他会不会想要珍惜自己的时间,把时间花在自己觉得值得的人身上,值得的事情上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如此选择。
这个观念对我的一个启发是,作为一个九零后,或一个尚处于中年的人来说,都会觉得距离生命丧钟的敲响还早,自己的命还长着呢。于是我们沉浸与世俗之中,任由无谓的人和无谓的事浪费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生命。
2
有一首小诗,最后一句是,活着吧,像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曾将这句诗奉为珍宝,同很多人一样,把它设置为个性签名。可是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
于我而言,我未曾好好做到,甚至做不到。因为在我的观念里,我的未来还很长,还有无限种可能。今天没做的事情,明天再做也是一样嘛,也不真的就差那么一天。
于是就此陷入了明日复明日的怪圈里。
流利说是我使用了至少两年的软件,我最早的打卡记录是2015年9月3日,也就是在那个时间点左右,流利说推出了自己的打卡功能。在今天,我才完成了自己两百天的打卡。也就是说,200天能够完成的事情,我花了差不多670天,拖拖拉拉几乎两年才做完了。
有记录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它佐证的事实让你无颜再辩驳什么。
3
在工作上,学习上,我们常常都会设置一个deadline,所有的任务都必须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完成。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人生也设置一个deadline呢?
因为觉得人生太过漫长,反而不立刻采取行动去完成重要的事情。
那就干脆把人生拆解开来吧。
假设我只能活到二十五岁,我的人生想要完成些什么呢?
假设我只能货到三十岁,我又想为我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呢?
假设我只能活到四十岁,我的人生……
……
4
生辰是我无论换几个手机都一定会下载安装的软件。它有生之时与死之钟两个部分。生之时清楚计算出迄今为止你生存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周、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甚至精确到秒。死之钟需要预先设立一个死亡时间,再将你现在的年龄对应在表盘的几点几分。
我给自己设立的死亡年龄是二十八岁,距离我二十五岁生日已经过去了十六天,此刻我在表盘上对应的时间已经是21点28分。当零点来临,我的人生也会随之画上句号。
我是森晴,拼尽全力想在二十八岁前去希腊。这是我为自己设置的第一个人生deadline。但愿能够在此前完成自己想要的,再努力为自己拼搏下一个人生结点前想要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