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了 丨图:网络
有人说,勤奋是勤劳奋斗的意思,长时间重复的干一件事(工作、事业等),就是勤奋。
勤劳致富是至理名言,想成功,须勤奋。
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关键在于你怎么理解勤奋这个词。
你见过多少勤劳致富的人?
嗯,有很多。
你见过多少勤劳却不致富的人?
嗯?好像更多。
问题出在哪?
1
成功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勤奋的方向不同
19世纪末,很多顶级聪明的人都在研究一种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的飞行器(飞机),一直都没有成功。这些聪明人没日没夜地思考一个问题,鸟为何能飞翔,因为鸟会扇动翅膀。所以他们都在研究能振动翅膀的飞行器。研究很多年,一直没有成功。
莱特兄弟的思考方向是,飞行器能否能像帆船一样借助风力航行,飞行器的翅膀是否可以借鉴船帆的原理来研制。根据这个思路,莱特兄弟于1903年领先学历财力比他们高很多的众多聪明人,在一个自行车修理铺里制造出人类第一架真正的飞机。
同样的勤奋,为何只有莱特兄弟成功了?因为他们把握了正确的思考方向。
2
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更重要!
找到正确的方向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呢?那我勤奋学习多一些知识不就行了吗?问题是你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吗?如果你是牛逼的理工男,偏偏遇到你的文艺女友问你:“天天写情诗的桑央嘉措是出家人吗”、“柏拉图是同性恋吗,他有没有成家”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办,你的知识够用吗?
很简单,上网一查就知道。虽然你不懂,但是你懂得答案在哪里。
3
知识外包让勤奋找到正确方向
人类有三次知识大爆发
A 语言的出现
语言让单人的大脑和众多的大脑链接,共享知识,让很少的知识变成很多的知识。有了语言,人类可以通过协作打败大型动物、创造高知识产物,一统地球。个人蛮力进化到集体协作,这些成就不是靠一个人的头脑就能达到的,靠的是众多知识的叠加而产生的能力。也就是说,知识外包了,大家互相包了。
B 书写和印刷术的出现
文字、书本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的记忆力、思考深度和影响力。有了文字记载,我们不需要记住大量的知识,只需要在书本里找到就行。这就等于我们的记忆容量大大提升了。绝大部分知识被书本外包了,想用的时候,直接拿来就行。
C 互联网的出现
很好理解,我们把记忆能力外包给搜索引擎,把协作外包给网络,把体力和职能外包给了机器。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提高我们的记忆容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当线上拿到知识比线下快,我们选择线上;当午餐外卖比下楼吃饭更省事,我们选择了外卖;当发微信比走到隔壁与同事说话更高效,你就网聊了...
加大我们的知识容量、并用最快的速度得到和运用知识,这个能力就是我们勤奋的方向。
4
深度思考力让勤奋变得有价值
最快速的获取最大量的信息是一个方向,但是成功不能仅仅只靠检索获得。
当庞大的云盘网络容量替代了我们的脑容量,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呢?
先定位,给你的职业、事业定位。利用互联网来检测你的各项能力和特长,综合设计一个适合你的定位。
然后是提高你的检索能力,提高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知识的速度,让你轻松应对快节奏的知识需求。
再然后就死磕一个专业或者一件事。比如写作或者销售,然后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做百分之二十最重要的事!
补充一句,
各种技能、知识高效的运用也是一种定位,比如做运营的人,综合运用就是他们的专业。
我们每个工作,都必须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勤劳奋斗的,不该是盲目埋头苦干的。
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让莱特兄弟功成名就,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知识成千上万倍的增长,如果没有思考力,运用知识变成正确方向,又如何能让“勤劳”变现呢?
没有深度思考力,我们永远都是勤奋的失败者,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