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要避免写的呆板,确实比较困难。
楷书的基本特点就是平正,说难听点就像排算盘珠子。
但平正中求神采、求险绝,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静气凝神,静气凝神,静气凝神,重要事说三遍
楷书书写,不似行草,既要情绪饱满,又要静气凝神,以舒而不缓,疾而不速,沉着痛快,圆熟混成的精神状态进行书写。
用笔上下功夫
坚持中锋运笔,双眼紧跟毫端,注全力于笔锋,力求笔触坚实、遒劲、钢韧、挺拔。
多用折笔,少用转笔,折笔宜一气呵成,切忌迟疑;少用驻笔,如用驻笔,则要果断有力。
在点画的形质上下功夫
就好像王羲之一篇《兰亭序》中写20多个“之”字无一同样;在一篇楷书作品中,会有若干的点画,写楷书,就要争取在这个螺蛳壳里做道场,表现出每个点画有每个点画的特别形态和个性。
这正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观点的精髓所在。
在结体的神韵上下功夫
楷书结体贵在“平整而不拘”,如何不拘呢?
中宫要适当收紧,周圈的长笔划要舒展放达;
偏旁部首要相互照应,倚邪、鞠让要有情致;
宽大的字要力争绵密,萎小的字要力争宽绰。
在笔画韵律上下功夫
写一个字,诸多笔画,笔画与笔画之间,气不能断,或者说笔断意连,就好比永字8法中的8个笔画,上下笔之间,一定要有承接关系。
高手写字,除了不得已蘸墨,恨不能整篇文字都能一气呵成,王铎就呈现过一次蘸墨,从漫渍到焦枯,一笔连写14个字的奇观。
总之,不呆板一定是从呆板中来,只有先养拙朴的“呆板”绿叶,才能后得妍美的“风采”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