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读一本刚买的书《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两个人的读书会,作者威尔和他癌症晚期的母亲。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通过共读一本本书来分享彼此的感受。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到我也有一个“三个人的读书会”。
“三个人的读书会”的成员是我们一家三口:我,爱人,女儿。我和爱人都喜欢读书,年轻时也读过一些书。但从参加工作到孩子还小的时候,很久没读书。现在我经常为那段没读书的时光惋惜。孩子读中学住校后。我们又开始读书了。我还有了比较详细的读书计划。女儿现在在校读书,学习压力很大。她读的书现在基本限于老师推荐的书目。学校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是三本五本书目中任意挑一二本读,但我会把老师推荐的书全都买到借到。然后自己先全部读完,再推荐孩子挑一二本读。跟着孩子老师的书目读书,倒读了许多好书:鲍鹏山的《风流去》,《鲍鹏山品水浒》,《蒋勋说红楼》,欧丽娟的《唐诗可以这样读》等等。在孩子写这些书的读书笔记时,我也就能指点一二了。
从2017年开始,我每年读50本书。现在,我在读第四个50本书。并且还会一直这样读下去。也是从 2017年开始,我开始听樊登读书会讲书。樊登读书会每年讲50本书,我听书数量也是第四个50本。
在我的读书的影响下,爱人也拿起了书本。我们会互相推荐书籍给对方,也会互相交流对同一本书的看法。有一段时间,我们共读“王阳明”,他读《传习录全鉴》,我读郦波写的王阳明传记《五百年来王阳明》。我们感受到心学的强大力量。尽管读王阳明是几年前的事,但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讲到王阳明的人生哲学。人活着,某种意义上就是活一个人的思想和心态。思想心态改变了,事情往往就变了。我们还用王阳明的“致良知”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生活。总体来说,爱人读书喜好偏向于政治,军事,历史哲学类。而我偏好人文,教育,生活类。
我和爱人经常感叹,教育子女这么重要,但没人专门教我们如何当个好父母。婚姻家庭的幸福如此重要,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教婚姻家庭学。还有情绪管理,身心健康,财商逆商等等,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学校都没有教我们。要学到这些,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跟别人学,一个是读书。也就是所谓的“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而较之于人活动范围的局限,读书是没有时间地域限制的。读书是了解世界,增长学识的最好的方法了。
我和爱人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所以我们也都喜好表现乡村,研究乡村的书籍。比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读着书,我们也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的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共鸣和思考。因为我们的老家就是这样日渐寂寞荒凉下去的,我们的兄弟姐妹就是这样在城市的边缘挣扎的。我们一起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了解“乡土”在中国人心中的深层意味。我们也读韩少功的《孤独处有无数繁华》,韩少功的语言总是充满着幽默感。
我总是对爱人说,如果我早些开始读书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把孩子教养得更好了。因为当我读到大量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当我通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时候,孩子已经懂事了。《父母的语言》这本关于孩子早教的书籍中说,“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即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然而我实在都回想不起来,我在当年是用怎样的语言教自己的孩子的。如果能早明白这个道理,我会有意识地做得更好吧 。
但所有的书终究不会白读。早期教育的理念没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还能用到孩子的孩子以及别的孩子身上。不也很好。我在想,我的“三个人的读书会”的目标是把读书的习惯传承下去,先传承给自己的孩子,再传承给孩子的孩子。
女儿高中毕业后,我会鼓励她读一些创业,改变思维,人生成长类的书籍。比如薇娅的《人生是用来改变的》,还有芭芭拉·奥利克的《跨越式成长》,亚历克斯·佩塔克斯的《思维的囚徒》《活出生命的意义》等等。诚如芭芭拉在《跨越式成长》中讲的“我们必须学习和改造以适应新技术和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需求。”我想,这些书对准备读大学,准备进入社会的女儿是会有帮助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她很可能会长时间一人在外,我希望她健康生活;我希望她能自己做饭,饮食规律,作息规律;我希望她适应职场,快乐工作。我希望她能读读《戒糖》《饮食术》《好好吃饭》,以及《身为职场的女性》《能力陷阱》等等。 孩子要恋爱成家了,我希望他读读李子勋的《婚姻的真相》安德鲁的《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吴杰臻的《好的婚姻要守护财产和爱》等等。因为我自己就是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在我读了许多亲子教育书籍并感叹许多已经不能用于教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具备了教养孩子的孩子的一些基本条件。有了这么些知识观念的储备,女儿到时应该不会嫌弃父母辈养育孩子的观念落后了吧。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身教及引导,让孩子的孩子也爱上读书。
我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我的“三个人的读书会”变成了“四人读书会”“五人读书会”“六人读书会”……